“业主当家”多元共治维护电梯安全

读特记者 何泳 实习生 应江月
2018-10-11 20:35
摘要

创新设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制度,深圳全面开展电梯载荷试验就是该制度设计的实际应用。

2000年以前,我市约有2万多台电梯,如今增加到15万多台。电梯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管理人员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何更好地进行监管?近年来,我市探索出多项新举措, “业主当家”多元共治维护电梯安全。

据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特设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梯监管改革起点于血淋淋的事故教训,相信很多人都忘不了—— 2013年5月15日发生在深圳市罗湖区长虹大厦发生的电梯事故,一位年仅24岁的实习女护士因电梯制动器油污导致的开门溜梯,当场不幸身亡。

电梯事故警钟长鸣。近年来,市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进行了电梯安全社会治理探索:

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深圳电梯监管改革措施之一就是明确使用单位的首负责任,并在特区特种设备立法中确立。4年多来,全市电梯定期检验率保持在99%以上高位运行,对比改革前约上升了4个百分点,全市近4年未发生电梯乘客死亡责任事故。

率先开展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创建。2016年,深圳率先开展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创建工作,目前参与创建的小区有50余个。支持业主从问题的投诉者,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打通电梯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设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制度,深圳全面开展电梯载荷试验就是该制度设计的实际应用。2013年,深圳先后发生了两次“开门溜梯”事故,其中一起造成人员死亡。我市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敏锐意识到这是系统性风险,随即启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工作程序,全市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克服了人手紧、投入大、工作量繁重等诸多困难,切实开展了载荷试验,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因此,在近几年全国各地“开门溜梯”事故多发态势下,深圳未发生一起。

率先全国开展全环节电梯安全监督抽查。4年来,深圳电梯监督抽查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监督抽查电梯数量从年200多台增加到年 1万余台,维保监督抽查合格率从77.6%上升到97.9%。

率先全国推出第一份电梯统保保单。2013年10月,首份电梯事故险统保保单在深圳顺利落地,截至目前,已有8万余台电梯投保了电梯统保项目。

全面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为了破解困局,深圳采用资金补贴的政策,每台符合条件的老旧电梯给予一定更新改造补贴资金,从而顺利推进2008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不少市民表示,电梯安全离不开好的制度设计,业主当家,多元共治,深圳电梯安全会越来越好!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实习生 应江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