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不限量套餐”整改还差得很远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8-10-10 07:48

曾被称为各种手机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量套餐”终于消失了。“不限量套餐”上市一年多以来,先后被工商部门认定为虚假广告、消协质疑、工信部点名批评勒令整改,重压之下,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已经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后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其他名称。

“不限量套餐”走向末路,根本原因在于它水分太大,涉嫌欺诈消费者。运营商推出的“不限量套餐”比普通套餐价格更高,但其实是既限量又限速。通常,当用户使用“不限量套餐”流量达到一定额度,运营商就会对用户采取严重限速甚至关停用户当月上网服务等措施。消费者在上当之后自然会纷纷“吐槽”、要求维权。

运营商不再“挂羊头卖狗肉”,让“不限量套餐”下架,是对消费者意见的积极回应。但是,运营商取消“不限量套餐”这一宣传用语的整改举措,离消费者的诉求还差得很远。

消费者需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对运营商的营销理念也提出了整改的要求。即使“不限量套餐”的字眼,已经撤出了运营商投放的广告和制作的宣传材料,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堵住“不限量套餐”这个说法的传播渠道。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运营商的营业厅工作人员,在向用户介绍产品时,开口闭口依然是“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由此看来,只要“不限量套餐”背后的营销理念不改,运营商就还会变着花样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多花钱却买不到想要的包含流量、通话时间、短信条数等内容的手机套餐。换句话说,运营商改一改套餐的名称很容易,但最应该整改的还是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晕头转向的“忽悠术”背后的营销理念。

其实,随着民众的消费期待越来越高,“不限量套餐”彻底消失也很难让消费者满意。质而言之,一些消费者对“不限量套餐”不满,并不是纠结于多掏的费用,而是气愤于“掺水”的流量和网速。消费者需要的是搭上“信息快车”、避免“网络卡顿”、享受到“飞一般”的移动上网服务、拥有“流量大包”。让提速降费有实质性的更大进展,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的大流量套餐选项,是运营商在下架“不限量套餐”之后应该推进的事。

当然,推动运营商整改,不能止于呼吁。运营商下架“不限量套餐”,并不是因为其诚信经营意识突然增强了,而是工商部门、消协、工信部乃至国务院督查组等多方施压的结果。从运营商以往给消费者频频挖“坑”的表现来看,让其下架“不限量套餐”之后把整改工作进行到底,也离不开监管部门、消协组织和消费者合力推动。毕竟,在移动互联时代,运营商的整改关系到“网”中的所有机构和个人。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