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剖强台风“山竹”,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社会行动
读特记者 沈勇
2018-09-17 19:50

“应对气候变化是社会行动,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影和理念。”9月17日,在强台风“山竹”刚刚离开深圳的时候,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召开,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雷小途从权威专家角度解读“山竹”的内里玄机。

去年的“天鸽”、今年的“山竹”,都给珠三角带来严重影响。什么原因导致近年来台风强度不断增大?全球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雷小途就相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并为深圳防御强台风“山竹”的得力举措点赞。

“它的直径达到1000公里左右,近年来在珠三角登陆这么强大的台风确实非常罕见。”雷小途介绍,强台风“山竹”不仅对在华南、珠三角地区带来了严重影响,还成为今年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在防御台风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力,采取了“四停”等措施是以人为本,既有科学性、严肃性,也有灵活性。

为什么近年来台风强度增大,是否跟气候变化有关?雷小途介绍,近年来大西洋的飓风数量的确有所增加,而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还未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台风强度和强台风的比例却明显增大。

全球气侯变化目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经波及到人类活动本身,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天气是大气里面的现象或者状态,如风、温、压、湿。天气的长时间的平均变化就是气侯,通常来说,至少是30年以上的平均天气变化才是气候。”雷小途打了个比方,“山竹”到来之前出现的高温天气是受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所致,属于天气现象,并非气侯的概念。

目前发生的气侯变化,是以全球变暖为主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均匀,全世界仍有很多地方气温在下降,但是平均气温是在升高。气温升高导致空气粒子活跃,极端天气就会增加。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雷小途坦言,气侯变化不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就可以应对,应对气侯变化是社会行动,目标是让社会更有序地活动,更高效地低碳发展,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和理念。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减排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我国深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诸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对国家安全提出严峻挑战。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都在不同的层面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从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实际行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科技投入),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国际前列。

另外,气象部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科技部门。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均衡发展,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办法。

见习编辑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沈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