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学校“走进千家门,关爱千颗心”家访月赢得“温暖回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李辉 文/图
2021-04-18 12:56
摘要

在为期一个月的家访活动中,老师们走访了557个学生家庭,参与家访老师达到1422人次。

近日,南山区第二外国语(集团)海德学校“走进千家门,关爱千颗心”家访月主题活动圆满落幕,在为期一个月的家访活动中,老师们走访了557个学生家庭,参与家访老师达到1422人次。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集团)总校长、海德学校校长梁明表示,家访月活动的成功举行,反映出老师们的职业境界高、教育情怀深、探究精神好。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教育科学与教育人文这两篇文章,需要全体教师在坚守的同时不断探索与创新。

“我的好朋友要来了!”

小婵娟是四(7)班的一名小学生,一大早就不时地到电梯口张望,甚至前一晚上几乎激动得睡不着觉。小婵娟说她在等好朋友——班主任王海青老师。不多时,王海青老师一行5人出现在家门口。

据悉,本次家访月活动包括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综合素质表现等情况;沟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开展帮扶、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及其它助学活动,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因为这次家访,萌萌同学竟然主动讲话了,真是一个奇迹!一个‘好’字却是我不可多得的礼物。”一年级班主任张秀丽心疼地介绍,萌萌患有选择性缄默症,她不跟任何人说话,安静得让人心疼:“我没想到,看起来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的萌萌,竟然如此期待老师的家访!我更没想到,在那样激动情绪的鼓舞之下,她竟然冲破了内心的重重阻碍,喊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渴望!”家访之后,萌萌渐渐打开了心门:她同意把在家里录的视频给老师看;她会在QQ语音给老师留言;体育课上,她甚至敢在同学的保护下玩儿平衡车了……萌萌妈妈也说:“都说好的教育是有温度的。萌萌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有温度的学校,遇到了有温度的老师。”

“调皮男孩变形记”

海德学校将家访活动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活动前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学校要求,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老师要对被家访学生近一阶段在学校各方面情况做好了解,并依据了解到的情况,明确谈话主题、做好家访谈话内容的准备工作。

“所谓的教育智慧不过是来源于对学生细致的观察,及时的肯定,持续的帮扶。相信“变形”后的小乾定能持续向好,向阳生长。”班主任范璐璐老师说起调皮的小乾满是笑意,“小乾原来是个上课画画,自习课讲小话,经常缺交作业,桌内物品凌乱不堪的调皮男孩。”可上次军训,教官却出人意料地反馈,小乾表现特别好。于是她蹲下来鼓励小乾,“坐姿标准,浑身透露出一股阳刚之气,真不错!”军训结束时,小乾被授予“钢铁战士”的荣誉称号。随之而来的变化,让范老师也很惊讶,他成了全班进步最大的孩子。

二年级班主任袁蒙蒙是位细腻的老师,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男孩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家访那天,她和韩笑老师在孩子家里遇到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原来,孩子在家中也不爱表达,不会主动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她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推孩子一把,走出他的舒适区挑战自己。对爷爷奶奶的溺爱行为也分析了利弊,得到了孩子家人的认同。家访后,袁蒙蒙感受到,“家访的意义并不在于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于了解,在于补充,在于启发和唤醒。家访像是一次敞开心扉的信息交换,家校共育的路上,我们都是盟友、伙伴。”

五年级班主任徐鑫老师也提出,倾听与理解,看似简单,其实大多人都陷入了“我以为” “我认为”给别人下评论的误区里,还会以“我建议”把自己的理论强加给他人,教育者应该从这些误区里跳出来,想想启发式的教育该怎样落实。

“不期而遇的锦旗”

该系列家访活动,获得了家长们的如潮好评,并取得良好育人效果,很多家长特意给学校写了感谢信。有家长表示,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明白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只有建立和睦温馨的家,才能给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朱江老师是一位三年级班主任,朱江告诉记者,“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校共育的桥梁,是我们教育者的本职,万万没想到,家长竟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让当时的我措手不及,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失措,冷静后我知晓这是家长表达自己对学校、对领导、对我们所有教育者深厚的感恩情怀,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初心,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尚需潜心而行。”

四年级班主任魏红霞老师从学生的角度,看到了家访这件事背后的价值:“家访”意思是因工作需要到人家里访问,这个词在我的学生阶段是一个略带恐怖色彩的存在者,怕老师“告状”,怕家长批评。现在老师到学生家里访问,主要是帮助孩子、家长解决心理、学习、以及其它方面的问题,孩子也经历了从焦虑,到兴奋到欣喜的三个心理阶段,这是一个孩子、老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受益者。她欣慰地说:在家里。小班长开始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了,妈妈不批评了,小班长的笑容多起来了,烦恼也不见了!”

(原标题《海德学校“走进千家门,关爱千颗心”家访月赢得“温暖回声”!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李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