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构建校园、家园、社区、田园四位一体劳动“学习场”
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唐黎明 陈智慧
2021-04-13 16:00

在深圳,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打破边界,将校园、家园、社区、田园四个“学习场”融合联通起来,着力于劳动课程的整体架构,它就是深圳小学。

建立四个“学习场”

在深圳小学的校园里,学校着力于打造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每周让学生开展一次教室、包干清洗区的大扫除劳动,还开展了劳动课实践研究。学校建设了本草学堂、综合劳动室,以及木工、烘培专用劳动室,满足了“一周一节劳动课”的需求。目前,学校正在筹划建立专门的劳动学科教研组,安排专职劳动课教师。此外,深圳小学还组织精干队伍,编写了整套劳动教材,拟于下学期正式投入试用。

除了学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更大,深圳小学把家庭作为劳动课的实践地、训练营,打造“家园”学习场。除了根据课程给学生布置日常劳动家庭作业之外,还在寒暑假里为孩子们设计劳动作业,使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在学校所学的劳动课程,养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

学校还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为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该校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学生义工小队,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目前,他们正在联合社区建立义工小队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在“田园”方面,学校与校外机构联合,建立了多个校外学工、学农、学传统工艺、学商基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基地劳动实践,丰富学生的劳动内容,把劳动课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设置开放型观测指标体系

深圳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这样的价值追求下,还确立了具体要培养的劳动观念,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将它贯穿于整个劳动教育课程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小学的劳动课程不以传授劳动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获得劳动技能。因此,学校把评价聚焦于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上,把劳动素养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养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深圳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观测平台”,设置了开放型的观测指标体系,学生只要通过移动终端记录下自己的劳动过程,秀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均可获得素养增值。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观测来评判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还经常组织“劳动过程视频秀”、“劳动小能手”评选、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励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年级学生王钰捷在作文中写道:“劳动本身不累,有时候像玩一样就把活干完了,以后我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爱劳动有责任感的好学生。”

四年级学生郑诗妍在课后感慨:“我掌握了修剪植物的方法,了解到修剪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还能调节植物营养物质分配。通过劳动让我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去创造。”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唐黎明 陈智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