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只!一度绝迹的“东方宝石”朱鹮已形成华南最大种群!
读特记者 李明/文 黎平/图
2018-07-11 19:28


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时,代表中国政府时隔11年再向日方新提供一对朱鹮种鸟,以体现中日友好情谊,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再次引起关注。7月11日,广东长隆集团在飞鸟乐园首次展出今年出生的8只朱鹮幼鸟,均为中方提供给日方的朱鹮种鸟的后代。

据介绍,广东长隆华南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中心自2011年开始引进朱鹮进行人工繁殖,如今展出的8只幼鸟可谓“名门望族”。长隆至今已形成150多只华南最大种群,繁殖至第三代,育雏成活率达到96%以上。

素有“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世纪60年代一度被认为在我国野外灭绝,多年来我国建立多个保护区,同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研究以扩大种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朱鹮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又有“鸟仙”之称,是具有极高物种价值的珍稀鸟类。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我国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终于在1981年于陕西山林中发现7只朱鹮。这个关于朱鹮的故事后来被收入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成为课本。

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更有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朱鹮栖息地被大面积破坏,使日本的朱鹮濒临绝灭的困境。中日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共同保护朱鹮,中方先后向日方提供7只朱鹮种鸟用于两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日方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经过多年的保护机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人工繁殖,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已由30多年前发现的“全球最后7只野生朱鹮”繁衍到3000多只,并通过野化训练等措施在陕西、浙江、河南等地重建了野外种群。日本朱鹮种群已达500只左右,也通过人工繁育个体放归自然重建了野外种群。中日朱鹮保护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成功范例。

此外,中国还先后为韩国朱鹮种群复原中心提供了4只朱鹮用于繁殖,中韩两国的朱鹮喜结连理、开枝散叶,朱鹮亦成为中韩友好的象征。

广东长隆华南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中心于2011年3月从浙江德清首次引进两对朱鹮,次年开始繁殖,至今仍在繁殖。长隆于2013年11月再从日本佐渡岛朱鹮保护中心引进7只朱鹮,全部带有“中国血统”,其中几只的妈妈是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日时借给日方繁殖的朱鹮“美美”;另外几只则是2007年温家宝总理代表中方赠送给日方的朱鹮“华阳”和“溢水”的后代。

据长隆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动植物官、长隆野生动物动物世界和飞鸟乐园总经理董贵信介绍,长隆不但从德国、泰国等引进了先进的鸟类孵化设备,还常年聘请由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外国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针对不同的鸟类、鸟类繁殖的不同阶段,分类进行指导和人员培训,确保长隆的鸟类保护和繁育工作与国外的高水平研究接轨,现已成功繁殖出朱鹮、丹顶鹤、巨嘴鸟、犀鸟、鹦鹉等多种珍稀鸟类。

记者可见,几个月大的幼鸟没有成年朱鹮标志性的鲜红色头冠,黄脸、灰毛,萌趣可爱,据说大概到两岁时才会呈现美丽的成年模样。

据长隆朱鹮专家介绍,园区充分还原了朱鹮的原生态生活环境,尽量保持环境安静,种有高大乔木供其休息及夜宿,同时设水池养鲜活小鱼虾以利于朱鹮觅食。到繁殖期,食物每天还增加面包虫、牛肉条、可提高受精率的鱼肝油粉等,为了保证小鱼虾的正常供应,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自行购置虾笼在水禽湖里捕抓鱼虾。此外,多年来保护中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朱鹮人工育雏技术和经验,例如初时因育雏配方奶粉冲调不合理,水分过少,致雏鸟容易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肠胃道疾病,后来按1:7比例冲调,再与其它饲料混合喂养,现成活率能达到96%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文 黎平/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