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 前海蛇口亮了!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朱煜
2018-06-15 20:25
摘要

6月15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暨“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根据课题组最终得出的评估结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第一为前海蛇口片区。

6月15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暨“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分别简称为“蓝皮书”和“制度创新指数”)。根据课题组最终得出的评估结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第一为前海蛇口片区

蓝皮书定位为分为总论、专题篇、区域篇三个部分。总论部分总结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面临“两头热、中间冷”、“大门开、小门不开”、“鼓励改革、没有容错”等三大困惑,提出制度创新突破点。专题篇选取“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走出去”、“贸易便利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市场国际化”、“国际商事仲裁”6个维度对自贸试验区在特定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效进行了总体分析。区域篇邀请11个自贸试验区的专家学者对所在的自贸试验区一年来的建设情况,结合每个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特色,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深化改革方向。

课题组按照客观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地区性的评价原则,基于各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的改革试点任务,设计制度创新评价的指标,选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见表1),评估对象是23个自贸试验(片)区,对其过去一年的制度创新成效进行了系统性、深层次和多视角的考察。

指数评价测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研究院成员对自贸试验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各地自贸办、管委会官员和企业代表座谈,获取的丰富一手资料和访谈记录;二是研究院与专业机构建设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料文献数据库”;三是各高校和研究院所自贸实验区研究报告

课题组分析认为,各自贸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成绩,不同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快慢有别、重点各异、特色鲜明,片区间的制度创新绩效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展现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框架下,地方政府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差异化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考虑到1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起点不同,进度不一,经济基础和特色试点任务各异,课题组在总体排名外,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单独排名。

根据课题组最终得出的评估结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前六名分别为:前海蛇口片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横琴片区。

投资便利化排名结果,前三名依次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南沙片区。第三批中,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包括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位居榜首。

贸易便利化排名结果,前三名依次为: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第三批中,舟山位居榜首。

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排名结果,前三名依次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第三批中,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位居榜首。

政府职能转变排名结果,前三名依次为:前海蛇口片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第三批中,武汉片区位居榜首。

法治环境排名结果,前三名依次为:前海蛇口片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第三批中,舟山位居榜首。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表示,发布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和蓝皮书,通过智库第三方评估,对过去一年11个自贸试验区及其片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查找短板不足,建言改革路向。

【读特新闻+】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于2015年1月22日挂牌成立,是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研究对象的广东省重点智库。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朱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