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利器“深圳河务通”正式上线

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2018-03-29 20:25
摘要

(稿二)“宝安河务通”治水显功效自从深圳市2017年5月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市智慧河道,开发河长制管理应用软件”的工作要求后,宝安区于2017年8月1日率先推出以实现“全面监管、巡办分离、智慧管控、垂直联动”的“宝安河务...

3月29日,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治水利器“深圳河务通”正式上线。这标志着覆盖深圳全市、联通各区的“河务通”系统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环保水务工作水平。

据了解,为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要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治水管水能力,去年宝安区委区政府率先开展了河道管理智慧管控平台的建设,研究开发了集河道及水务设施管养体系、河道日常监督管理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及养护体系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系统“宝安河务通”,投入使用后效益显著,成为国内首创的面向河流巡管的智慧管理系统标杆和典范。深圳市水务局按照市政府相关部署,在“宝安河务通”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功能,通过“制度+责任+科技”手段,目前已集水务设施管养体系、河道管理指标体系、河长履职监督体系等为一体,初步实现了对全市河流的“全面监管、巡办分离、智慧管控”。

河流巡查人员、社会公众人员可通过“深圳河务通”巡查端、公众端,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与突发事件,迅速上报事件信息;各区环水局工作人员可通过监管系统实时接收各类巡查事件信息,依据事件分类形成办理任务,根据人员、网格对应关系,分拨处理各类事件;执法部门、管养单位办理人员可通过办理端实时接收办理任务,迅速掌握事件状态、事件位置,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解决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监管人员、巡查人员;各级河长可通过河长端准确掌握管辖范围内河流信息资源、巡办事件、工作进展等。这一创新科技成果与我市治水提质工作紧密结合,将不断增强水务工作尤其河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深圳河务通”上线启动及推广工作现场会上,深圳市副市长黄敏表示,“深圳河务通”系统的全面上线,是深圳实现科学治水、科学治城的重要一步。他要求“河务通”的推广应用工作要增强科技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注重科技在实现对全市河流智慧监管的同时,逐步将空气、土壤、噪音等更多环保水务板块加入,实现“五个打通”(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努力治理好、保护好深圳的一片蓝天、一江清水、一方净土。

“宝安河务通”治水显功效

自从深圳市2017年5月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市智慧河道,开发河长制管理应用软件”的工作要求后,宝安区于2017年8月1日率先推出以实现“全面监管、巡办分离、智慧管控、垂直联动”的“宝安河务通”系统。

“宝安河务通”建立了河流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电子手册,有事件上报、日常巡查、日常执法、河长会议巡河以及数据统计等功能,实现了河长制“六个一”工程的“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思路向实践转变的飞跃;还集成了多种水务设施,包括631家重点涉水企业、98个泵站、66个河长制公示牌、2420个排污口以及63个水闸,遍布全区10个街道、124个社区、66条河流以及219个河段。

截止目前,“宝安河务通”累计使用人数达1831人,其中河长222人、社区段长215人、段管员219人、环管员177人、执法员75人、环保主任637人。各级河长和管理人员对全区631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开展一日一巡,174家黑臭水体沿线企业一周一巡,2300多家小废水企业开展一月一巡,约29759家普通企业开展一季一巡。企业端已累计上报事件6000多件。巡查端已累计巡查工业企业15273家、餐饮企业1982家、汽修洗车企业3747家,巡查重点污染源企业14765家次,平均每家巡查24次,发现问题推送执法2762家。执法端已累计开展执法2277家、立案查处206宗、查封扣押20家、移送司法3家。

下一阶段,宝安区还将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对“宝安河务通”系统不断完善,加快3.0系统的开发,打造出企业与河流相结合的环保水务通,以更好的发挥“河务通”“全面监管、巡办分离、智慧管控”的长效机制。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