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女)朋友了吗?”“妈妈给你找了个对象,快回来相亲。”“30岁了,趁早要个孩子”......连日来,年近30岁的小洁,在母亲的催逼下,糊里糊涂见了几个相亲对象,心下直嘀咕“这结婚的倒底是我呢还是我呢?”
时值春节,有多少小伙伴正泡在这样的焦虑里?或是为这样的焦虑所迫,停下了回家过年的脚步?
日前,受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邀请,中国知名的心理学大伽申荷永、武志红开展了一场网络对话——如何应对中国式焦虑?吸引了逾8万人在线观看。
武志红也没有结婚
每年圣诞节前后,西方的心理咨询师都会比较忙,因为与原生家庭团聚势必会触动情结的开关,启动尘封的伤口。而在中国,这样的时节正是春节,中国式焦虑有着非常明确而集中的主题:被逼婚、被逼生孩子。
武志红自称是一个自我暴露非常严重的心理咨询师,果不其然,对话一开始,他便开始暴露了,“我今年过了年就44岁,我还没有结婚也没孩子。”他认为,以结婚生孩子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式焦虑,其实根植于中国原始的生育文化,我们不是为个体自己而活着,我们是在为祖先而活,与香火传承相对应的,是存在性焦虑,再往深,是对死亡的焦虑。
不过,小伙伴们再被妈妈催婚的时候,是不是得回一句“怕什么,武志红也没有结婚啊”?
对于焦虑及其背后的成因,申荷永给出了更详细的解读。申荷永提到,焦虑可以是种情绪,是种心情,也可以很严重(疾病)。“在心理学的层面,焦虑的背后,可能是阴影,或者是情结。那什么是阴影呢?阴影是我们不想拿出来的、想藏起来的东西。什么是情结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什么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基本上也是一个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存在。阴影如果没有适当的表达,会用症状来表达,或者我们可以称为焦虑症。”
焦虑不是单一的,可能和紧张、恐惧、强迫都有某种关系。
“那么整个心理治疗,弗洛伊德也好,荣格也好,他们认为让我们生病的包括焦虑在内,可能是来自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包括‘超我’在内,刚才志红提到的。为什么会有冲突呢?被意识自我或者超我容不下、排斥、拒绝的内容,形成了潜意识,潜意识如果一直想表达而没有表达机会,冲突就变成了症状。”
焦虑是只猫 要抱抱
面对排山倒海的焦虑,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申荷永称,整个西方的心理咨询用谈话疗法,talking cure。但他认为,谈话疗法的效果是听出来的,所以,把焦虑讲出来,给善于听也能听的好友或专业人士讲一讲,是个好办法。而这里面核心的东西就在于“表达”,把平常被压抑的见不得光的那些情绪表达出来,沙盘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性治疗,只要能表达出来,适当地表达,创造性的表达,不管是语言的,非语言的,都会带来治疗的效果。
在另一个层面,申荷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了一种面对焦虑的办法——抱持。
“我六七岁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那么小的孩子不仅焦虑啊,还有对死亡的恐惧,一想到人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很是忧伤。我奶奶过来陪伴我,奶奶问:‘想死,难受么?’‘难受’,‘说一说’,‘说不出’......这时候奶奶帮了我一把,‘那形容形容,是不是心里面像猫抓了一样,挠心么?’这一形容,意象就出来了,我是养猫的,就知道怎么和这猫建立关系了,我喂它也好,抱它也好,看着它也好,好好相处。实际上这是荣格心理学的关键——你可以和焦虑对话的,在意象水平上。”
以中国之“道”治疗中国之“伤”
如果说,中国式焦虑,是与中国文化相连的特有的中国之“伤”,那么,治疗这伤的灵丹妙药就是中国之“道”。对此,申荷永作了深刻的讲解。
“我研究心理学史好多年,在诸多的心理学,包括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在诸多西方疗法中,荣格的心理分析和多拉·卡尔夫创立的沙盘游戏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他们两个人都学习汉字,苦读《易经》,对汉字、道家、儒家、禅宗,对周敦颐的理学等都非常关注。所以,症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无意识的,最管用的不一定是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而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生病与此有关,治病也必然和它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
“荣格有个病人,泡利,他是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但他在1920年前后绝对焦虑,不是一般的焦虑,荣格给他工作了1400个梦,这以后呢,他就开始喜欢《易经》,他认为他的疗愈的过程就是中国之道的体现。还有个人叫黑塞,他的小说《荒原狼》、《悉达多》于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的文学奖,而在此前的1917年他抑郁了,想自杀,也是找荣格进行心理治疗。在这两个病人身上,他们疗愈的要素,荣格的注解都和我们中国文化有关。”
不仅如此,国内的心理学家们,不管是荣格心理分析学派的申荷永,精神分析流派的童俊,拉康学派的霍大同,认知行为流派的杨发辉,还是被誉为精神分析奇才的张天布,他们多年在西方心理学的路途中求索,走着走着就发现,心理学,于中国人,不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其最本质、最核心、最有疗愈力的部分,终究都是一颗“中国心”。
故此,申荷永最终把落脚点放在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整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将中国文化的核心智慧(Wisdom from the Heart),带入当代国际心理学。
1998年,“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举行,迄今该论坛已历经七届20年,今年的4月2-4日,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将在西安长安大学举行。申荷永称,即将举行的第八届论坛,以“觉悟与自性化,东方与西方”为主题,“觉悟”是中国文化(《易经》、儒学、佛学、道家)中的心灵境界,“自性化”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体系的核心与目标,此届论坛将聚集国际著名心理分析师和汉学家、中国文化学者展开多方研讨,探索与比较其中获取智能与心灵救赎的途径。可以期待,中国之“道”,治愈的将不仅仅是中国式的焦虑,而是世界之伤。
图为申荷永与武志红对话现场。图片由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会提供。
【读特新闻+】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and Chinese Culture)由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和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联合举办,曾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澳门基金会、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霍英东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和支持,历时20年,持续举办七届,推动与引领了华人区域分析心理学和沙盘游戏治疗,核心心理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为IAAP/ISST的国际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IAAP成立于1955年(www.iaap.org),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主体,60余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产生了世界影响。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之际,大会主席申荷永教授与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颜泽贤一起,策划筹备“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中心),随后成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的主要组织者。
今年4月2至4日将在西安长安大学举行的论坛是第八届。
【嘉宾简介】
申荷永:心理分析师,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国内首位获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认证的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IAAP/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致力于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武志红: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主要著作有《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等等。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