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治政府建设巡礼14:500米!光明“法治超市”就在家门口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牟盛如 涂世琳 文/图
2021-01-05 15:59

让法律服务近在咫尺,深圳市光明区自2019年起创新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推动街道、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民众提供“零距离”“点单式”的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光明区已完成245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及驻点法律服务全覆盖,以触角式服务延伸至住宅小区、企业园区、学校、医院和建筑工地等民众密集区,全面完成500米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搭建。

法律服务在身边,民众诉求马上办

将维珍妮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作为试点,光明区着力打造“法律服务便民超市”,来自街道、社区工作站、社区网格站、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行政、司法、社会力量驻点服务平台,方便民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近办、马上办。

以“便捷高效、覆盖全区”为核心,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出远门”向“下趟楼”转变。在探索过程中,光明区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区逐步构建起“1+6+31+N”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1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0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点。

截至2020年12月24日,光明区已搭建245个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实现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使得民众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得以妥善解决。

▲2019年7月2日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法治力量大联动,“调解+法援”齐配送

以“专业升级、群众满意”为目标,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元供给”转变。光明区创新探索“1+1+N”常驻模式,打造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升级版,变“走读生”为“住宿生”,变“个人服务”为“团队服务”。同时,该区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管理办法和法律援助律师库,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和标准规范。积极引导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参与社区公益法律服务,配套建立公益法律服务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与律师事务所履约评价、评优评先挂钩。

▲2019年9月16日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

以“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为导向,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光明区依托“社区发令、部门执行”的工作机制,整合301名人民调解员队伍深入基层当好矛盾纠纷化解“主力军”。推行社区法律顾问与调解员“牵手计划”,提升调解服务主动性、专业性。成立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调委会,成功打造以“老洪调解室”和“晓燕调解室”为代表的多个口碑好、专业化的个人品牌调解室。2020年,该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为97.6%,防止矛盾激化率达100%。

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媒介,推动法律服务流程由“预约排号”向“在线办结”转变。光明区依托“群众诉求服务小程序”,上线法治地图搜索、法治活动预告、线下预约和线上咨询等功能,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回应。搭建在线司法确认系统,推进区、街道、社区48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与法院互联互通,诉调对接机制日趋畅顺,司法确认效率大幅提升。

构建联盟多助力,普法质效更精准

除了解决问题,更要筑好法治“防波堤”。光明区以“线上线下、全域联动”为抓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在全市率先成立普法联盟,出台《光明区普法联盟白皮书》,合力搭建普法产品供给和精准配送体制。开设“法治光明”普法微信公众号,采取“群众按需点菜、政府综合配单、讲师主动送餐”菜单式服务,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的普法需求。

▲光明区成立普法联盟

光明区还在全市首创“公共安全校长”普法宣传新模式,从各级各部门选聘具有法学、公共安全相关理论专业和职业经历的一线负责人,组建一支涵盖司法普法、社区治理、食品卫生等多部门领域的公共安全校长队伍,实现辖区42所中小学校全覆盖,累计授课820余节。

法律服务“零距离”,光明样本获赞誉

光明区打造的“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将民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解决在身边,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民众遇到纠纷再也不必受“有门难入,无处可寻”的问题困扰,98%的矛盾问题在社区得到化解,基本实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此举为化解基层矛盾、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打造了法治城市示范的“光明样本”,值得推广与借鉴。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牟盛如 涂世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