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未来几年,随着‘拓荒牛’们集体步入老年,养老问题需要未雨绸缪。”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深圳尽快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失智失独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让他们在深舒心养老。市民政局日前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先评估后轮候入住”方式,优先保障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
长期护理费用令不少老人犯难
“在罗湖福利中心,失能失智老人每月护理费用在2000至4000元,而民办养老院的护理费用翻番,有些民办养老院每月护理费过万元。”罗湖福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公办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则“门可罗雀”,这对于有经济压力的失能失智失独老人来说,市场上高昂的长期护理费用令他们犯难。
“未来几年,深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必将导致我市失能、失智、空巢、失独等需要照护服务的老年人急速增加。现已形成并在短期难以改变的家庭小型化结构,将使得传统的家庭届时将难以为继,老年人照料和护理问题将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房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研究发现:老龄化并不直接增加医疗费用,实际上增加的是护理费用,而深圳尚未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失独等可优先入住公办养老院
如何保障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在深舒心养老?房涛建议,未来10年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机会窗口期,加快探索建立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并发挥功效,需一定的资金积累,以及与老年人福利津贴制度、养老医疗保险协调磨合,现在加快推动实施方可确保在10年后,能与养老、医疗制度形成坚实的三大支柱,让深圳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得到放心和可承担费用的长期照护,促进整个老年民生保障体系的效能最大发挥。
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急需社会关注,民建深圳市委会建议,深圳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保障失独老人优先就医和养老。此外,社区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失独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为保障重度、中度失能老人优先入住公办养老院,市民政局日前出台《深圳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先评估后轮候入住”方式,并开设“优先保障通道”,保障低保及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的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特别扶助老年人等群体优先入住。“失能失智失独的高龄老人是政府需要兜底的,公办养老机构需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对于低龄健康却有入住需求的,希望由社会力量民办机构去提供服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