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汪列兵:从军38载,甘当野战医院“老列兵”

读特记者 刘启达 通讯员 黄琦 文/图
2017-12-28 21:30
摘要

她是一名从军38载的老兵,从18岁的青春少女入伍一直到近六旬的花甲军医,她一直没有离开绿色军营,她一直坚守在部队野战医院护理一线。她叫汪列兵、现任武警边防部队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也是2009年抗击“甲流”中的巾帼英雄……

她是一名从军38载的老兵,从18岁的青春少女入伍一直到近六旬的花甲军医,她一直没有离开绿色军营,她一直坚守在部队野战医院护理一线。她叫汪列兵、现任武警边防部队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也是2009年抗击“甲流”中的巾帼英雄,并荣立个人二等功,在今年10月“全国边防部队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推进会”上,汪列兵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列为部队学习的先进典型。

护理战线的“老列兵”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服务的质量紧密关系到整个诊疗效果。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汪列兵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同事们说她只要走上工作岗位,就从来不会出差错。

为此,她自己坚持深入临床,了解全院护理工作质量,牵头制定了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操作指引300多项,开展了护士层级管理,推行了护士管床管病人“24小时负责制”,把护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护理领域,汪列兵积极参与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攻克了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术,填补了总医院护理项目空白;她还率先在总医院开展护理品管圈管理模式,带领13个科室护理团队实施了“品管圈”管理,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护理服务新内涵。

汪列兵的同事感叹说,能在部队坚持38岁的人不多,能在部队38年从事同一项工作的人就更不多了,真是名为其人,汪列兵是我们护理一线的真正“列兵”!

病患心中的“老大姐”

对于生病的士兵来说,汪列兵视病患象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她带领全院护理人员,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只要士兵对生病有什么疑问,汪列兵都会留下来仔细给病患一样一样地讲解清楚,直到他们心安,遇到心情不好的病患,汪列兵总是带着微笑让他们放松心情,笑脸面对困难。

得到过汪列兵护理的士兵告诉记者,汪列兵是我们心中的“老大姐”,只要有她在,我们住院就不会太害怕,困为她始终把患者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患者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患者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但对于家人来说,汪列兵却是愧疚的。几年前,汪列兵76岁的老父亲因肺癌晚期住进了湖北某医院,但当时正迎接深圳市卫计委护理专项检查、开展“5.12”护士节前全院护理技能竞赛,汪列兵根本脱不开身,只能对病中的父亲打个电话表示歉意。

而当汪列兵最后赶回老家时,她的父亲早已进了ICU插上了通气管再无法说一句话,看到无法与自己说话的父亲,汪列兵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抗击“甲流”的急先锋

2009年,河北廊坊某学院爆发H1N1甲型流感疫情。汪列兵临危受命,毅然担起总医院抗击“甲流”医疗队副队长、护理工作总负责人的重担。

来到疫情区以后,她在有限的时间内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标准规划病区,制定各类标准和防范措施,规范组织医疗废物处理、消杀等工作,并及时将所需医疗耗材、药品、仪器、消杀用品请领搬运到位。

当时虽然是最危险的时间,但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隔离区域与学员交谈,率先提出在每个病房设立“班长负责制”,组织他们做好相互监测、照护,及时登记和汇报发热患者病情,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在对218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为达到“零死亡、零感染、零扩散”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汪列兵后来还因此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目前,汪列兵仍然奋战在武警边防部队总医院护理一线,她也成为了部队出色的护理专家,并带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护理新兵。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刘启达 通讯员 黄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