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区驱动”大背景下,深圳高质量发展如何突破瓶颈,补足短板?
10日,由深圳市政协主办、市政协经济委承办的“委员议事厅”邀请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市政协副主席王宏彬参加活动。
高质量发展让市民有获得感
活动从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产物之一“圳品”说起。市政协常委李榕认为,深圳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许多的亮眼成绩,且深圳市民因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率先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获得感。
市政协委员车汉澍举例说,深圳的生产生活成本高,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全国最便宜的——深圳公立医院药价是全国最便宜的,没有之一。“不是说药价便宜是深圳市政府财政补贴补出来的,是政府主导,由市场化运作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制度性创新——在深圳市政府主导下,由海王集团市场化运作,代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把中间流程环节压缩了,从2017年开始,一年给深圳医药降费15亿以上,肿瘤用药平均降幅70%,慢病用药平均降幅50%,综合药价降幅21.99%。”车汉澍说,这样的在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就是深圳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受惠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深圳应建立高质量、有国际水平的国际品牌
虽然深圳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但委员们认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也存在一些难点、瓶颈。
科技创新一直是支撑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车汉澍认为,当前,深圳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同时,深圳在科研成果支撑GDP、产业发展上还不是很匹配的,需要在制度创新上下一番功夫。
市政协委员叶亚丽则认为,虽然深圳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已经比其他城市好一些了,但是仍然存在融资难问题。以科技企业为例,金融机构对于科技公司的贷款占整个深圳总的贷款总额的比例大概为6.7%,但科技企业在深圳创造的GDP超过30%。
市政协委员朱舜华认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还缺少国际品牌:“现在全球很多品牌来自于深圳,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很多时尚企业定的目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中国市场里有品牌走到了高质量、先行示范的位置,还必须在全球建立具有高质量、有国际水平的国际品牌。”市政协常委罗峥也认为,政府应大力推动打造深圳时尚品牌矩阵。同时,对标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四大时尚之都,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未来全球的时尚之都,包括设立全球时尚大奖、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深圳国际时尚创意展、加快引进国际一流顶尖的时尚设计院校,为深圳未来培养国际化培土人才。
基础研究要投入也要“拿来”
在科技创新方面,罗峥认为,作为一个国际化创新引领型城市,深圳不能忽视0到1的创新创造。
而在车汉澍看来,深圳应当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这是“种桃树”,但是同时也可以“搞嫁接”:“深圳是一个年轻城市,基础研究积累少。因此,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建国家实验室、先进研究院、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但另一方面,也应当和北京、上海已经有成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国家队’加强合作,秉持拿来主义,争取嫁接到深圳结出深圳的桃花、桃子。”
同时,车汉澍还提出,要进一步打造好光明科学城等科研集聚区,因为像光明科学城这样的集聚区,从一开始顶层设计、制度配套、产业选择、项目招商等都是相对比较完备,包括人才配套,要继续做大、做强、做好。同时,又可以吸引全球最好经验和全球资金投入深圳,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支撑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探索技术移民吸引国际人才
城市竞争背后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背后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人才。市政协委员韩玉认为,对深圳来讲,我们要蹚出一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新路子。尤其是境外人才的引进。韩玉建议,要有国际化视野,要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管理创新,探索技术移民,为他们来深圳创业就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朱舜华则提出,要仅仅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充分发挥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的作用,用便利的政策环境吸引全球人才来到合作区交流,为深圳所用。
市政协委员梅春雷表示,深圳要下力气培养好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好了,资金和人才,自然就会来。”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