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读特的朋友,已经知道台湾最好吃的一种大米,叫池上米。不可不知的是,台湾还有一个重要的优质大米产区,在台南后壁,并且,后壁大米,在深圳超市就可以买到。
后壁大米名气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那里有个全台湾最有名的老农黄昆滨——台湾地区无人不识、朝野敬重的“昆滨伯”。
昆滨伯今年87岁,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是种出了全台湾最好吃的大米,不仅曾拿下2006年台湾地区良质米评鉴总冠军,他教导、提携的徒弟也是连续多年入选全台十大经典好米的得奖农民。并且,他虽然只是个种了六七十年稻子的农民,说出来的话却总是一语破的,好有哲理与禅意,但凡社会上有什么热点话题,台湾大小媒体就会找上门听听昆滨伯有什么说法,很像大陆青年喜欢问禅师的即视感。
昆滨伯最早在2004年就因为得奖纪录片《无米乐》而家喻户晓,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8的纪录片,讲述台南后壁乡的几位老稻农的劳动与生活,呈现乐天知足又勤奋努力的台湾农民精神。片名就取自于主角之一昆滨伯乐天豁达的一句“无米也要乐”。片中的昆滨伯频出金句:“工作这么多,钱却没有这么多,钱如果像泥巴这样翻来翻去不知有多好”。
虽然农事艰辛,昆滨伯却活出了种田如坐禅的境界:“有时候晚上来灌溉,风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着月光,很漂亮!心情好,就哼起歌来,虽然心里担忧,不知道台风会不会来,虫害会不会来。不要想太多,无米也乐啦。”一句“无米乐”,不仅让他成为台岛最红的农人,甚至他所在的社区——台南市后壁菁寮里都因此得名“无米乐”社区,成为时下热门的农耕游体验地点。
昆滨伯说,“顾稻仔像顾囝仔”,要用心呵护种植的稻米。耕田种稻,就期待为社会提供好吃的米食,更希望带给吃米的人温暖。他生产的米,米粒晶莹剔透,煮熟后Q实又带香气,口感就是不一样。
用自然农法种植的稻田同时还放养着鸭子。
2006年,昆滨伯种稻得到全台总冠军,他将拍卖冠军米所得新台币100万元,捐助成立无米乐基金会,提供奖金鼓励提升品质及保存传统农村文化的农民,致力米质提升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近年,他又与台南市环保部门合作,利用厨余堆肥、人工收割及阳光曝晒等方法种出“乐活好米”,拿到全台最低排碳量好米的认证。其事迹被编入台湾地区的小学教科书。
昆滨伯戴上眼镜为访客签字,样子好文气。
如今,87高龄的昆滨伯仍坚持下田,同时在菁寮老街上,他还经营着一家小小米店丰昌商店。
如果你到访台南,不妨像我一样转车去后壁区菁寮里找昆滨伯聊聊天,买一包昆滨伯种的禾家冠军米,有情怀的大米,1公斤的小包装作伴手礼正合适,记得请昆滨伯签上名哦,他的字工整端正,显示了非一般老农的器局。
有情怀的大米,包装也要够文艺。
昆滨伯的签名。
除了拜访昆滨伯,菁寮社区也颇值得一走。非常规旅行线路,常能给人带来发现的惊喜。
被稻田环绕的古街,安静悠长,这里有多座近百年历史的古厝,也有售卖旧时物品的小店,穿上台湾老花布的稻草人点缀着街头巷尾,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穿花衣的稻草人是老街一景。
你还可以找家特色民宿住下,品尝一下特色割稻饭。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各种拍大片啦。
农家民宿。
割谷饭是当地特色。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