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她,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笑容甜美。工作中的她,思维敏捷、能力突出,是勇于面对挑战的检察业务多面手。她叫刘若茵,“80后”,法学硕士,现任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党支部书记、第一检察部负责人、一级检察官。从检14年来,她始终坚持公正立场,恪尽职守,成绩显著,多次获评深圳市检察系统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 她是果敢担当的“检中木兰”
2017年初,刘若茵被选派至新成立的龙华区检察院参与筹建。她凭借良好的专业素质、沟通协调以及统筹能力,搭建起侦监、民行、控申、未检等多个部门,建立多项内部工作制度,并参与办理了全市首例督促行政罚款执行公益诉讼案和樟坑径5万平方米林地被毁行政公益诉讼案。
刘若茵说,“办理樟坑径案对我触动很大,我认为更好地运用法治手段助推治理优化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在新的区成立检察机关的意义之一。”随后,在龙华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的专项视察和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项报告中,龙华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工作得到高度评价。
作为第一检察部的负责人,刘若茵围绕两项监督工作中的难点、痛点、盲点,牵头推动建立龙华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首创对辖区11个派出所开展侦查活动专项巡查。龙华区检察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侦查监督新格局,促进侦查质量新提升”工作获评2019年“筑安龙华十大平安事件”。
迎难而上 她是察微析疑的“办案工匠”
2018年3月20日,龙华区检察院开始全面承接检察业务,那一年刘若茵带领第一检察部全体人员,顺利办结二千余宗刑事案件。回想起当时,她至今仍然觉得充满挑战。翻着案卷,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宗涉案数额巨大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该案证据庞杂,初步收集到相关证据多达20余册,主犯在逃,涉案资金被转移……面对这种困难局面,刘若茵在短短七天的审查逮捕期限里,仔细梳理众多线索,抽丝剥茧,从中找出了关键证据,依法对到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做出批准逮捕决定,同时列明二十余条侦查事项,引导侦查机关补充侦查。
在审查起诉阶段,两名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刘若茵从细节入手,敏锐地发现犯罪嫌疑人看似强硬话语中的漏洞:“多次口供存在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我将他们的几次口供收集起来,逐份分析比对,结合在案的其他证据,以此作为讯问的切入点。”在有力的证据面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再也无法辩驳,最终承认了基本犯罪事实,选择认罪认罚。该案起诉后顺利判决。
闻令而动 她是涉疫情案件“一线指挥官”
岁末年初,刘若茵临危受命,与时间赛跑,成为龙华区检察院涉疫情案件的统筹联络人。大年初二,她便投入工作,迅速与公安机关建立涉疫案件每日通报机制,第一时间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所有涉疫情案件,刘若茵都建立了台账,详细跟踪案件办理情况,每天按照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上报业务数据。在她的努力下,截至目前,龙华区检察院没有发生过一次漏报、错报现象,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涉疫情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
细致温暖 她是同事信赖的“知心人”
“放心吧,一切有我们呢,你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电话那头,是因疫情滞留湖北的同事。身为第四党支部书记,刘若茵明白此时对于这位同事来说,心理支援非常重要,她会定时给同事打电话帮他纾解心理压力。
多年来,刘若茵一直是部门里的“知心人”。大家遇到烦心事都会找她倾诉,她也会主动积极地找同事们谈心谈话。“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这是刘若茵很喜欢的一句歌词。她说每个人的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协作互助,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勇于担当才能共同迎接挑战。
编辑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