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上有个“小洞”,让壮汉突发脑梗!医生“穿针引线”微创缝合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10-22 10:32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当38岁的健身爱好者曾先生(化名)突发脑梗时,谁也没想到“元凶”竟是心脏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卵圆孔未闭。这一隐藏在心脏的“小心眼”,如何成为脑部血管的“致命通道”?

当38岁的健身爱好者曾先生(化名)突发脑梗时,谁也没想到“元凶”竟是心脏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卵圆孔未闭。这一隐藏在心脏的“小心眼”,如何成为脑部血管的“致命通道”?近日,一场纯超声引导下的微创缝合术,不仅为曾先生解除了危机,更预示着卵圆圆孔未闭的干预方式,迎来了一种超越传统封堵的“缝合”新路径。

青年脑梗背后的“心脏谜团”

38岁的曾先生是名健身爱好者,却在一次锻炼中突感天旋地转、右半身麻木。起初他以为只是疲劳,但两天后剧烈头痛和呕吐让他紧急就医。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脑多发梗死灶。

脑血管检查未见异常,医生将目光转向心脏。果然,超声发现曾先生存在卵圆孔未闭——心脏房间隔上一个本应闭合的“小洞”。正常情况下它无害,但在特定情况下,静脉系统中的微小血栓可能通过这一通道绕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脑动脉,引发脑梗死或偏头痛。曾先生的RoPE评分高达7分,这个用于评估反常栓塞风险的量表结果提示,他的脑梗与卵圆孔未闭高度相关。

卵圆孔未闭的检测需要依靠两项关键技术:一是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通过注射微气泡观察其是否经卵圆孔异常通过;二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卵圆孔解剖结构,为治疗提供精准依据。这两项技术成为解开青年不明原因脑梗谜题的关键钥匙。

微创缝合术的技术革新

传统治疗采用封堵器像“伞”一样堵住卵圆孔,而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团队提出了更创新的方案——卵圆孔未闭缝合术。这种术式通过纯超声引导,医生经大腿血管入路,在心脏内“穿针引线”,将卵圆孔的原发隔与继发隔缝合,实现了解剖性闭合。这种创新方法不仅避免了X射线辐射,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心脏的自然结构功能。

▲手术中

日前,潘湘斌教授团队成功为曾先生实施了这项手术。在深阜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的配合下,医生使用ConCrux®PFO缝合器系统,通过精确操作将卵圆孔严丝合缝地闭合。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已完全闭合,无任何残余分流。

对患者而言,这种缝合术避免了植入异物,降低了血栓风险,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同时完美保留了未来房间隔介入治疗的可能性。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