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2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当38岁的健身爱好者曾先生(化名)突发脑梗时,谁也没想到“元凶”竟是心脏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卵圆孔未闭。这一隐藏在心脏的“小心眼”,如何成为脑部血管的“致命通道”?近日,一场纯超声引导下的微创缝合术,不仅为曾先生解除了危机,更预示着卵圆孔未闭的干预方式,迎来了一种超越传统封堵的“缝合”新路径。
曾先生在锻炼时突感眩晕、右半身麻木。两天后因剧烈头痛和呕吐就医,检查结果显示:脑多发梗死灶。但血管检查未见异常,医生将目光转向心脏。超声发现曾先生存在卵圆孔未闭——心脏房间隔上一个本应闭合的“小洞”。正常情况下它无害,但在特定情况下,静脉系统中的微小血栓可能通过这一通道绕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脑动脉,引发脑梗死或偏头痛。曾先生的RoPE评分高达7分,这个用于评估反常栓塞风险的量表结果提示,他的脑梗与卵圆孔未闭高度相关。
卵圆孔未闭的检测需要依靠两项关键技术:一是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通过注射微气泡观察其是否经卵圆孔异常通过;二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卵圆孔解剖结构。
在治疗上,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团队选择了创新性的卵圆孔未闭缝合术。与传统植入封堵器不同,这种术式通过纯超声引导,经大腿血管入路,在心脏内“穿针引线”,将卵圆孔的原发隔与继发隔缝合,实现了解剖性闭合。这不仅避免了X射线辐射,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心脏的自然结构功能。
手术成功实施,术后超声显示卵圆孔已完全闭合。对患者而言,这种缝合术避免了体内植入异物,降低了血栓风险,无需长期抗凝治疗,也为未来可能的房间隔介入治疗保留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