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阅趣,文墨丰年:深技大附属坪山实验学校“秋分特色课程”启智润心

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10-21 16:06
摘要

秋分已至,丰收可期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这一天,昼夜均分,寒暑相平,既是自然的转折点,也蕴含着“丰收与感恩”的文化内涵。近日,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坪山实验学校举办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之秋分节气特色课程,本次主题活动主题“秋分阅趣,文墨丰年”,以“丰收”为核心,拓展至知识的丰收、阅读的丰收、成长的丰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老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

一二年级的学生们通过探究问题“秋天在哪里?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来感秋趣。学生们在家里体验秋分习俗,品尝秋季特色水果(柚子、石榴、柿子)或食材(如南瓜、红薯),感受“丰收的滋味”,品尝后用超轻黏土制作果实模型或具有秋分特色的作品。

二年级的学生们则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秋分到,蛋儿俏,了解秋分竖蛋与地球公转、引力平衡的关系,开展“竖蛋”挑战游戏。

三四年级去探究,深圳的秋天,大自然悄悄发生了什么变化?古时候的人们如何感知和描绘秋天?

学生们化身自然收藏家,在校园或公园寻找不同形状、颜色的树叶、果实,用五官感受秋天,收集并制作树叶拼贴画。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秋日寻宝图。

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体验秋分习俗,将收集的秋日树叶、花朵,利用家中废弃纸袋材料(牛皮纸袋)等制作成花篮,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则深入去思考深圳的秋分有什么独特之处?丰收的背后是什么?

五年级的学生尝试制作五谷拼贴画,把各类植物种子(如大米、小米、绿豆等)为主要材料,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法,在木板或卡纸上创作出图案。让学生能了解中华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珍惜粮食、尊重自然的意识。

六年级体验植物拓印,通过敲击将植物的自然形态、脉络和色彩永久保留在帆布或纸张上。学生将观察、收集秋日的落叶与花朵,发挥艺术创意,创作独特的“秋日印象”作品。

秋分,不仅是自然的节气,更是文化的课堂。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一路成长,收获知识与美好。

秋分已至,丰收可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季节的轮转中,感受自然之美,体会文化之韵,收获成长之悦。

(本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编辑  谢欣如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李天军


(作者: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