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证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队伍 还有两家券商资管在排队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10-13 12:1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等多家券商资管陆续递交了公募牌照申请材料,当年率先获批的是招商资管与兴证资管

继广发资管后,光证资管也退出了申请公募牌照的队伍。至此,还在等待公募牌照审批的券商资管只剩下两家。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光证资管已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移除;而今年8月,广发资管从上述审批名单中退出。在以上两家资管机构退出后,目前仍在公募牌照审批队列中的券商资管机构只剩下国证资管与国金资管。

政策方面,2022年5月,中国证监会“一参一控一牌”政策正式落地,券商可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以及参、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方式来拓展公募业务。彼时券商资管业务正在经历艰难整改,公募业务被业内视为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发力点,2023年出现了券商资管扎堆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热潮: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等多家券商资管陆续递交了公募牌照申请材料,当年率先获批的是招商资管与兴证资管。

不过,进入2024年后,券商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的节奏几乎处于暂停状态。目前,拿到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许可的券商及券商资管子公司共有14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相关规定,今年底是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投资者人数多,不受200人限制)公募化改造最后时点,而根据操作指引,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可通过更换管理人、清盘、取得公募牌照、变更为私募产品等方式满足合规要求。证监会曾发文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因此,在公募牌照稀缺的背景下,相关产品的转型十分急迫。

数据显示,2024年券商资管所管理资产规模企稳,呈现小幅回升趋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规模约8.51万亿元,较2024年末小幅增加约0.2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0.65万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光证资管成立于2012年5月9日,前身为原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是国内上市券商旗下首家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4年年末,光证资管旗下共有15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资产合计规模达318.59亿元。根据光大证券2025年中报,至今年年中,光证资管受托管理资产的总规模达到3225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3.6%。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光证资管的私募资管规模跻身行业前五。实际上,在排队等待公募牌照的过程中,光证资管还做了另一手准备,今年以来,光证资管为旗下14只产品递交了变更注册申请。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券商来说,若能拿下公募牌照,有望发挥平台协同优势,让资管和经纪、投行等其他业务实现集约化发展。但在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获批整体趋严的背景下,券商资管不妨将重点放在大集合业务、投顾服务等方面,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