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普惠金融,彰显大行担当——写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突破2000亿元之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传刚
10-13 07: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普之于众,惠之于民

普之于众,惠之于民。普惠金融,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小日子”、街头巷尾的“小生意”,一头也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将普惠金融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深化政银合作,将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创业就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9月30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全力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注入坚实金融动能。

机制破壁

融资协调让小微服务“提速增效”

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常因信息不对称陷入贷款困境,而融资协调机制,正成为打破这一壁垒的关键。

2024年10月15日以来,深圳市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部署,印发《关于建立深圳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全面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非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将分散的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精准匹配。深圳市友利特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因外贸关税政策变动急需资金,提交申请后,中行1天内便完成300万元“小微速贷·科创贷”审批放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该机制累计为超万户小微企业发放授信支持。这一机制的价值远超“效率提升”——它以银政协同重构了普惠金融生态,将政府的政策引导力与银行的专业服务力结合,让金融资源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这是金融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科创赋能

特色产品

激活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的特色金融产品,正为科创企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搭建桥梁。

低空经济是深圳重点布局的新兴领域,深圳市阿拉丁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链代表企业,曾因研发投入大、抵押物不足面临资金瓶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推出的“低空经济贷”,以信用贷款形式为其提供500万元支持,不仅加速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更助力“深圳智造”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占先机。该产品最高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覆盖低空经济制造、运营、应用全链条,是该行“线上+线下”产品体系的典型实践。

这种“产品创新+额度倾斜”的组合拳,让金融服务不再局限于“解渴”,更成为科创企业成长的“伙伴”——它不仅解决资金问题,更通过政策衔接、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对接产业生态,真正实现了“金融赋能科创,科创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外贸护航

为外贸高质量发展

注入金融活水

面对全球市场变化,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金融之力稳外贸、促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资源整合,为外贸企业在全球浪潮中行稳致远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精准服务小微企业,筑牢外贸发展“压舱石”。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加大对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出《外贸小微客群服务方案》,通过“出口E贷”“跨境E贷”等产品实现精准滴灌,依托“中银智链”持续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支持,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通过“出口融信达”等银保合作融资产品,提升融资可得性。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为超3000户外贸小微企业提供超百亿元授信支持。

跨境结算提质增效,跑出资金收付“加速度”。为提升外贸企业全球竞争力,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今年为外贸企业提供不少于18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支持,针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出“中银跨境汇如e”综合服务方案。该行积极联动境外机构,为超过2万户跨境企业提供涵盖海外开户、跨境结算便利化、汇率避险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筑牢外贸发展的金融“压舱石”。

此外,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已联合政府部门举办近30场对接活动,面向企业解读外贸政策、推荐适配金融产品,助力企业把握市场机遇。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外贸护航实践,彰显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思考——它不再是单一的资金供给,而是通过“融资+结算+生态”的全链条服务,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稳”的底气与“进”的动能。

园区深耕

百亿资金

滴灌产业生态

产业园区是小微企业的集聚地,也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战场”。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创新“园区贷”模式,正以“一园一码”的精准服务,为园区企业注入成长动能。

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园区贷”的工作方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迅速推出“惠如愿·园区贷”专属方案,并与新一代产业园区建立“结对”合作。针对园区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共性痛点,该行积极推动“政园银担”四位一体协同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金融赋能+风险共担”的全链条服务,破解传统信贷难题。

深耕鸿蒙领域的一家科技企业,曾因研发期尚未盈利难以获贷,通过深圳湾科技园区“一园一码”服务,快速获得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宝安区LS科技有限公司手握多项专利,却因厂房租赁面临资金缺口,该行通过分析企业开票记录、优质订单等“技术信用”,3个工作日内发放600万元贷款。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近300个重点园区开展对接,举办近百场银政企活动。

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创新性地重构了银企关系。银行通过深入产业腹地,将金融服务嵌入园区产业生态,银行从“外部资金提供者”转变为“园区发展共建者”,实现了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就业护航

金融活水

织密民生保障网

稳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深度合作,正以“贷款支持+生态培育”的双轮驱动,为深圳稳就业、促创业注入强劲动力。

自2020年成为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以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累计为近2700户发放贷款超40亿元。近年来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合作持续深化,签署《支持就业创业合作备忘录》,推出“鹏城惠岗贷”“个人创业续力贷”等专属产品;发布《普惠金融助企稳岗扩岗服务方案》,不断扩大支持覆盖面。

2025年以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已累计为超70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超300亿元贷款支持,带动新增就业约4万人。深圳某农业龙头生鲜冷链集团便是受益者,该行提供的6000万元综合授信,不仅保障了企业经营,更帮助其新增550个就业岗位。此外,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还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就业招聘活动,将金融服务从“资金支持”延伸至“资源对接”,让普惠金融成为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纽带。

金融与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新维度。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系统性的稳岗扩岗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就业创造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信贷逻辑,构建了“资金支持+生态培育”的双轮驱动,让金融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成为温暖人心的民生保障网。

精准赋能

分型分类

激活市场“微细胞”

面对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庞大、业态最丰富的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金融活水应如何“浇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名特优新”分类帮扶与“深质贷”专项创新,致力于为每一个有生命力的“微细胞”精准输送养分。

2024年下半年,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响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号召,成为全市首家参与“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的银行,推出专属服务方案。龙岗区某餐饮店老板陈先生,因设备升级面临资金缺口,凭借“名特优新”资质,线上申请快速获得该行7万元信用贷款。针对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政策懵、渠道少、配套缺”的痛点,该行还打造了“惠享融资”“惠享政策”“惠享渠道”“惠享配套”四大机制,通过线下普惠网点、线上服务专区、减费让利、综合金融服务等,全方位提升服务体验。

针对质量效益型企业,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创新推出“深质贷”,以企业质量能力、资质为增信依据,让“质量品牌”转化为“融资资本”。深圳TX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天内获得500万元普惠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了运营压力。截至2025年9月末,“深质贷”授信余额近30亿元,服务企业近600户。

这种“精准画像+价值增信”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信贷对抵押物的依赖,让个体工商户与优质中小企业的“隐形价值”得到认可,激活了市场经济的“微细胞”。

结 语

扎根湾区沃土,续写普惠新篇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实践表明,政银合作不是简单搭平台,而是要拧成一股绳,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从服务小微企业到助力科技创新,从滴灌产业园区到支持创业就业,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银政联动为笔,以普惠金融为墨,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上书写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不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责任的彰显、初心的践行。展望未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将继续深化银政合作机制,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以更精准的产品、更高效的流程、更温暖的服务,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续写普惠金融的新篇章。

编辑 温静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传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