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下称报告)在深圳正式发布。作为报告主编,著名经济学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在发布会上致辞。樊纲表示,构建自主的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估体系,不仅是智库的专业任务,更是中国争取全球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报告是综研院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推出的第二份全球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年,双方在青岛发布第一份《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以开创性的多维指标体系,为全球海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首个可量化的“中国参照”。时隔四年推出的第二份报告是迭代升级的成果,从40座参评城市扩展到60座,从单一评估框架深化为“动态竞争力”分析模型。“‘四年磨一剑’不仅是研究周期的沉淀,体现了我们合作团队对海洋经济领域深耕不辍、久久为功的韧性,也呼应了全球海洋治理变革中‘慢不得、等不起’的时代要求。”樊纲说。
“以第三方视角发布专业研究报告、构建竞争力指数,是顶尖智库引导公共政策与市场方向的标准动作。”樊纲表示,此报告旨在给全球海洋城市的竞争格局、中国海洋城市的转型路径,提供一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参考坐标”。
樊纲在致辞中特别强调,构建自主的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估体系,不仅是智库的专业任务,更是中国争取全球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一步。“过去,我们常被动等待国际机构对中国港口、中国城市的评价,但今天,在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主动站出来——不仅要评一评青岛、深圳这些中国城市的成长,也要评一评伦敦、新加坡这些全球枢纽的得失。不仅要用数据展现中国海洋城市的硬实力,更要用我们的研究逻辑、指标设计,传递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樊纲提炼出报告的三个核心价值,即样本的代表性、路径的系统性、竞争力的本质认知。“报告始终强调,海洋城市的竞争力从来不在码头的长度、船舶的吨位数,而在‘硬基建+软规则+新生态’的三重优势:硬基建是基础,软规则是灵魂,新生态是未来。”樊纲表示,这也是研究团队希望通过报告传递的核心观点: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终究要回归“人海和谐共生”的本质。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