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大时代来临 大步迈进生活圈
读特记者 邹媛 文/图
2020-11-11 23:05

在每年的高交会上,机器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记者在今年的展会上注意到,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服务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深挖行业场景应用增速也是最快的。智慧物流,医疗健康,娱乐教育,智慧安防等等将占据机器人消费的主导地位,服务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快速且迅猛的发展期,它们也正在大踏步的迈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分体机器人打通物流“最后一百米”

在物流领域,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难点是行业内无法绕开的难题,也是人工智能企业关注的重点。在今年的高交会IT展中,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室内室外一体化配送且真正落地运营的公司,坎德拉科技提供的全自动化的末端配送解决方案,通过室外无人驾驶物流车、室内楼宇机器人、IOT物联网系统配合,实现末端最后一公里无人化配送。

“目前,市场上的配送机器人产品非常多,但如何提升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实现一机多用是我们研发分体式机器人的初衷。”坎德拉科技设计总监张文艺表示,坎德拉机器人采用可拆卸的分体式设计,通过搭载不同功能箱体可实现包括快递、外卖配送、 垃圾转运、安全巡检、消毒等多种功能,适应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

记者了解到,与同类机器人相比,坎德拉机器人采用独特的分体式设计,通过在机器人上匹配不同功能的箱体,实现自动切换,一机多用。其中,阳光无人车主要在室外运行,能够实现自动卸装柜、实时避障、自动驾驶等;而烛光机器人则主要针对室内场景,服务范围为最后一百米,可为写字楼、住宅、酒店、医院、工厂等场景提供配送和搬运服务。

康复机器人助力残障人士“迈开步伐”

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康复机器人正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由深企迈步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具备助残行走、康复治疗、减轻劳动强度等功能,能够为术后人群、老龄人士、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士等提供有效的辅助康复治疗。

迈步机器人产品负责人姚琳告诉记者,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康复机器人的一种,它融合了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技术,是一种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核心部分包括构造材料、能量源、控制、驱动和生物机械学等,通过保证人体动作与机器人的协同运动,增强穿戴者的力量。

由其自主研发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BEAR-H1,能够为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而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它首创采用柔性驱动器作为动力输出,力控更精准。拥有主/被动式训练模式,提高康复训练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回路的重建,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而助行机器人MAX-1,则适用于脑卒中患者、髋关节力量不足的人群,日常行走使用,内置多种传感器系统,智能跟随人体步行速度和幅度,自动调节助力频率和助力大小,学习并适应人体的步行节奏,让老龄人群步行更加轻松省力。

水下无人机叩开“消费级大门”

在往年的高交会中,水下机器人还停留在水产养殖、管道清理、科研考察、水下救援等工业领域内。而在今年的高交会上,水下无人机开始真正渗入C端市场,实现消费级与企业级大门的共同开启。

“对于水下机器人来说,在消费领域的潜力价值主要集中潜水运动、水下摄影、影视娱乐、水下休闲等,这些应用对水下机器人产品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成本问题,造成了其落地困难。”鳍源科技海外销售经理曹静茜表示,水下无人机想要真正渗入C端市场的突破口之一,在于需要不断突破成本限制,提升产品功能,升级用户体验。

目前,鳍源科技研发的水下机器人覆盖了消费及轻工业应用两个方面,消费级产品FIFISH V6作为全球首款全姿态控制的水下机器人,满足了所有的水下观察角度以及所有的水下运动维度,实现了水下“任意视角悬停”,实现正负180°俯仰角,使得水下跟拍与观察的体验提升,运动控制也更加灵活实现任意角度平移、环绕拍摄,打造全新的水下以看为主的消费方式。

突破成本限制,进入消费级的大众市场,价格则是关键。国内市场上大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售价在万元左右区间,FIFISH V6目前售价已经达到消费级产品的价格标准,在开发第二代产品时,鳍源科技选择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同时对上下游供应链梳理整合,团队把产品售价压缩至原来一代产品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FIFISH V6也是行业内率先采用VR体感操控系统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沉浸式体验,打破人与机器距离,实现人机合一。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邹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