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近年来每年吸引超40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如何让“新市民”快速融入城市、找到归属?记者获悉,深圳各区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抓手,聚焦毕业生“岗位匹配难、落脚无依、技能短板”等痛点,打造差异化服务体系,用“家门口”的精准服务,为毕业生铺就"落脚—成长—扎根"的温暖路径。
龙岗:职住一体,“下车即安家、上岗零距离”
今年3月26日,求职青年小刘入住了位于龙城街道CC创意街区的青年驿站。这是龙岗区首家就业驿站示范点,采用“职住一体”服务模式,整合就业服务与住房保障资源,致力于为青年构建“落脚—求职—扎根”全周期服务。
“驿站一楼就有就业驿站。”小刘表示,就业驿站提供了许多就业资讯以及简历优化服务,对他提升竞争力很有帮助。一段时间后,他在驿站附近的天安数码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青年驿站,转身走上工作岗位。
记者了解到,CC街区就业驿站毗邻大运中心、天安数码城及高校集聚区等青年活动密集区域,驿站从空间融合、服务协同、智慧管理三大维度协同发力,为青年构建7×24小时全周期服务,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下车即安家、上岗零距离”。
青年们申请入住时,就可通过青年驿站小程序和粤就业小程序,同时体验床位预约、岗位匹配、社区社交等服务;入住后,依托相关部门创新推出“窗口前移、现场办理”的工作模式和广东省公共就业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毕业生群体可以现场办理就业创业补贴业务;驿站周边3公里的餐饮、物流等行业灵活用工需求也被纳入驿站“落脚即上岗”的即时岗位库,为入住群体提供短期工作选择。驿站还与天安数码城、大运天地等周边产业园、商圈的近千家企业建立“岗位直通车”合作机制,不定期收集并发布周边岗位信息,快速打通求职岗位信息壁垒。
下一步,龙岗区将以点带面,升级CC街区站点核心示范区,并在全区范围推广“双站”融合模式,逐步推动就业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青年驿站深融互促,计划一年内全区建成11家标准化就业驿站和11家微站点,覆盖全区青年驿站,推动服务网络向全域延伸,进一步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龙华:职场三站,持续传递城市温暖
“我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愿意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毕业快一年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特别感谢就业驿站的服务专员,多次主动向我了解情况,给我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推荐工作,帮助我成功入职一家科技公司。”曹同学是一名龙华区离校就业困难毕业生,面临着意向岗位匹配度低、就业意愿不强烈等就业难题。她在大浪街道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入职,目前这份软件开发工作专业对口、环境好、离家也不远,曹同学非常满意。
据介绍,龙华区依托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在人口集中、产业密集、资源集约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载面向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和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共建设12个就业驿站,开展“AI夜校”“惠民就业服务日”“周四直聘日”“周末充电日”“招工夜市”等活动。
龙华区还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就业服务转型升级,在全区累计布设超40台自助求职一体机,实现“海量岗位供应、刷脸投简历、24小时求职”智慧求职场景。
近日,龙华区还启动“职场三站·筑梦龙华”2025年龙华区职场暖心服务活动,聚焦来深建设者在职业技能提升、办公住房周转、心理压力纾解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打造了“充电站”“中转站”“解压站”三大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来深建设者关爱服务机制,营造支持奋斗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宝安:AI赋能,“指尖找工作,家门口上岗”
“使用这个平台后,从收到通知到去面试,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匹配到了合适的岗位。我认为这个平台给我的帮助是非常实在的,平台上的信息给我提供了很详细的参考。”小余是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AI宝安热聘·宝就业”平台的帮助下,她很快匹配到了心仪的财税专员岗位。
据悉,宝安区创新打造以“AI赋能”为核心驱动的就业服务新模式,让居民指尖找工作,家门口上岗。具体来说是“一舱一平台”,即线下实体“AI就业魔方”智慧舱和线上微信小程序“AI宝安热聘·宝就业”。通过这魔方舱和小程序,指尖轻点屏幕,便可享受全链条、全天候就业服务。
其中,“AI宝安热聘·宝就业”小程序依托大语言模型,将AI技术贯穿于岗位归集、简历助手、智能匹配、模拟面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定位找工作等全流程服务场景,实现就业公共服务全链条生态闭环,让人岗智能匹配更快、更准、更灵、更便捷。
“AI就业魔方”智慧舱目前已经布设18台,覆盖宝安区AI新动能零工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百姓客厅”、福围物流业、创维创新谷高端制造业、宝安大仟里商圈服务业、培训就业一体工会产业工人技能促进中心等多元特色领域,通过占地不到2平方米的“魔方空间”,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相对静谧的人机交互环境、智慧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
目前,通过“一舱一平台”的打造及依托于党群服务中心的“薪火就业服务驿站”,宝安区正推动就业服务往基层延伸,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就近结合。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