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人文天地·南海潮

李伟明
09-12 10:17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小时候看《西游记》,有一个问题总是想不明白。孙悟空神通广大,号称有“七十二变”,可为什么在取经路上,每到饭点,师徒还是老实拿着钵子去化缘?何不让孙悟空拔下一根汗毛,轻轻吹一口气,变出食物,让大家饱餐一顿?后来才渐渐明白,“变”出来的东西没营养,甚至有副作用。

人生在世,吃是头等大事。古人所食,虽无今日之丰盛,却不必担忧盘中物有何异样。那时的农人,依四时而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切皆顺天应时。肥料取自牲畜,除虫靠的是人手,虽产量有限,却吃得安心。

如今,一些市面上的食品,包装日益精美,广告词写得天花乱坠。“纯天然”、“无添加”、“有机认证”之类的字样随处可见,真伪却难辨。甚至,一些本不该与食物有关的词汇一次次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叫人触目惊心。近年来,央视“3·15”晚会都关注食品安全,说明这一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守护舌尖安全,非一人一事之功。农人须有良心,商贾须有操守,监管者须尽职守,食客亦须有清醒。买菜时,不只看品相,还要问来源;用餐时,不只图口味,还要思制作。若是人人皆作“差不多”先生,这安全二字,恐怕永远只能写在纸上,进不了锅里。

如今的超市里,有机专柜日渐增多,价格虽贵,购买者却不少。这或许是个好兆头,说明人们开始愿意为安全买单,为健康投资。民以食为天。为了身体健康,对于吃的问题,也需要遵循科学规律,踏踏实实为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千家万户日常的坚持。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李伟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