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中两国文化交流“链接者”阿巴斯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09-13 22: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这座城市有很多奇迹,它吸引中国人,也吸引外国人。”

9月13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走进高校特别活动,埃中两国文化交流“链接者”阿巴斯·赛义德来到深圳大学,与高校师生、市民群众分享他眼中的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

讲座伊始,阿巴斯讲述了自己和中国文化结缘的经历。2002年,阿巴斯报考大学时选择了中文专业。尽管当外语导游的大哥和父母一致反对,认为中文太难学,而且当时到埃及的中国游客很少,“毕业即失业”;但阿巴斯非常喜欢中文这一深奥的语言,向往中国文化,同时他也想向家人和自己证明:“天下没有难事,只要你用心去做就可以。”

大学期间,为了学好中文,他一度不说母语阿拉伯语,只说中文,并且锻炼自己用中文去思考。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大学期间阿巴斯就已经在用中文进行兼职工作。毕业后,阿巴斯当过翻译、导游,曾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工作。2016年初,习近平主席应邀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阿巴斯是当时接待团队的一员。

讲座中,阿巴斯介绍了金字塔、神庙、尼罗河、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阿巴斯说,关于金字塔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科学解释,但如果用心灵的智慧去理解金字塔,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很多外国人来埃及最想看金字塔,在金字塔拍照,这只是因为他们喜欢拍照吗?”阿巴斯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金字塔的魅力,“它会吸引你不断靠近它,不断鼓励你靠近真实的自己。其实金字塔最大的意义就是鼓励我们每个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奇迹。”

在阿巴斯看来,埃及和中国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虽在形式上不一样,但目标、认知、逻辑、思路都是相同的;埃及受到尼罗河的影响十分深远,正如黄河等大江大河对于中国的影响;埃及和中国都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包容。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和埃及、中国和世界链接在一起。”阿巴斯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就是不断的链接,不仅有政府官方之间的链接,也有更多的民间交流,把不同的人类文明链接在一起。文化交流之外,中国企业承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以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带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带和红海经济带的开发;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助力埃及打造区域清洁能源中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阿巴斯说。

“深圳这座城市有很多奇迹,它吸引中国人,也吸引外国人。”这是阿巴斯第三次来到深圳。2008年初访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让阿巴斯深受触动。阿巴斯的第三次深圳之旅正在进行中: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让他对中国功夫有了新的理解;登上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他惊叹“这是个奇迹”;在深圳大学作讲座,他被年轻学子们的求知欲打动,“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学作讲座。我希望把深圳大学作为开始,以后做更多的民间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和埃及。”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