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铉:《方案》有利于发挥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加快大湾区内地九市协同提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09-11 22: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公开发布,对深圳和大湾区来说恰逢其时,有利于发挥深圳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大湾区内地九市协同提质,驱动整个区域的能级提升。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也体现了综合改革试点的分层推进。”李铉解释,全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大,很难“齐步走”。此次全国10个试点中既有单一城市,也有城市群、都市圈,各个试点的改革任务各不相同。一方面鼓励区域内率先形成一体化要素市场(都市圈、城市群试点),积累跨区域协同配置的经验,另一方面支持节点城市强化自身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单一城市试点),最终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层层递进地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要素市场统一。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跨区域改革都面临着行政区划带来的隐性壁垒,这也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难点。《方案》直指这一核心痛点,淡化‘属地’色彩,强化‘区域’概念,授权大湾区内地九市整体综合改革试点。”李铉表示,与其他单一城市试点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作为整体进行综合改革试点,需要着重探索跨行政区边界的要素一体化配置,着力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聚焦于如何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政策差异和标准壁垒。

“《方案》中的很多改革举措其实深圳已经在先行先试,在综合改革试点中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经验。”李铉认为,方案将进一步推动深圳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区域协同的新路径。

在促进技术要素成果转化方面,方案提出,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支持开展不穿透到单个项目的综合考核、审计与评价。李铉认为,该举措直面国资基金不敢投、不敢退、怕担责等问题,“深圳在这方面有不少探索,如南山区提出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充分展现出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决心。”

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方案围绕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数据安全保护提出多项举措。李铉指出,深圳在这些领域都走在前列,比如:高标准建设深圳数据交易所,挂牌深圳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创新建立以供需对接为核心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体系,已上市3835个数据产品;在前海、河套等区域试点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深港两地上线试运行,等等。“《方案》落地有利于深圳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开发利用,持续发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李铉说。

深圳应如何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实际效益?李铉建议,当前正处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关键时期,深圳应当将《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充分纳入接下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改革发展规划,研究拿出具体的改革执行举措。同时,要充分用好各类议事协调机制,强化与其他兄弟城市的标准、规则和制度平台等协同。此外,还要重视改革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方联动,齐心推进。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