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广州举办。据悉,近年来,广东在卫生健康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着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未来广东将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在粤布局,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亚洪指出。
邱亚洪提到,广东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享受与科研机构同等创新转化政策,相关条款已纳入新颁布实施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广东也在全国率先开展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和医疗技术经理人培训,探索开设“创新转化门诊”,提供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
广东持续扩大“港澳药械通”实施范围,目前已指定医疗机构达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累计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品种125种,惠及患者万余人次。聚焦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问题,广东支持广州、深圳两个试点地区高水平医院享受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同等创新转化政策的待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透露,计划今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中国眼科飞行医院”的首飞,为高原偏远地区民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1982年9月,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首次访问广州。43年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中国商飞、中国飞龙通航等签署C909眼科飞行医院的合作协议。“眼科前辈们仰望的那架眼科飞机,现在我们中国可以自己造。”林浩添说。
记者了解到,未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构建“空天地海”移动医疗体系。空中,打造国产眼科飞行医院;天上,依托卫星遥感赋能眼病防控;地面,以慧眼移动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海上,建设科考船载手术舱,打造可覆盖国内城乡、贯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陆海空一体眼健康网络。
林浩添介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坚持“临床出题、创新破题”,近年来产出一批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如,自主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能够完成绝大多数基础眼科的检查,把三甲医院的“专家级”服务送到家门口;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可在30秒内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
该中心还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团队研发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完成61例手术实验,并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为破解医疗资源不均提供全新路径。手术机器人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跨时空限制的高精度手术操作,是医生更亮的眼,更稳、更长的手。
“2023年我们已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的注册临床试验。”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表示,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辅助医生完成如视网膜下注射等极其精细的操作,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借助5G技术,专家可远程实施手术,拓宽优质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产业化工作组秘书肖薇表示,由该中心自主研发的智慧移动平台,目前已完成第二代的升级。第一代是5G智能眼科巡诊车,搭载专业眼科检查设备,通过与云端智慧诊疗预测平台相结合,可在15分钟内筛诊九成以上常见眼病。其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累计运营超30万公里,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108个城乡地区,为超22万人次提供高质量眼健康筛查服务。
在近三年的一线服务中,筛查仅是第一步。在充分总结第一代巡诊车广覆盖经验的基础上,该团队研发集“防-筛-诊-治”为一体的第二代智慧移动平台——慧眼移动医院,除筛查之外,创新集成治疗终端,可提供眼前后段激光、干眼理疗等治疗服务;同时新增数字医生上线,实时互动解读检查报告,真正实现“一站式”眼健康服务闭环。未来,其将持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常态化巡诊机制。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