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初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实车首次亮相后,近日,“陆地航母”飞行体首次载人试飞成功。创始人赵德力率先开启“高管5000公里试飞”计划。 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到,“陆地航母”还计划于11月12日在中国航展开幕日上进行全球公开首飞,并展示陆行体和飞行体自动分离结合过程。
小鹏汇天是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2023年10月,小鹏汇天首次公布了正在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据介绍,“陆地航母”整车长约5.5米,宽约2米,高约2米,可停入标准停车位,可驶入地库。“陆地航母”分为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又被称作陆行“母舰”,采用三轴六轮设计,可实现6×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飞行体机身主体结构和桨叶采用碳纤维材料,平时就存放在陆行体的汽车后备仓里。因此,“陆地航母”被称为能装得下“飞机”的汽车。在装下“飞机”的情况下,陆行体能提供大四座乘坐空间。
在续航方面,“陆地航母”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能满足短、长途出行需求。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陆地航母”将于今年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量产交付。这一飞行汽车单台售价将在200万元以下,用户持C照可陆地驾驶。
“不仅是短途、长途出行,小鹏汇天同样在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比如紧急医疗救援、短途越障救援、高速事故救援、高楼逃生舱等。”创始人赵德力表示,当前“空中通勤”的场景发展需要一定时间,低空飞行将率先从“限定场景”发展,如郊区、景区、飞行营地等,逐步过渡到“典型场景”应用,如场站之间的交通、跨城交通等,最终才会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3D立体交通。
赵德力透露,第一阶段小鹏汇天将主要拓展限定场景飞行和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通过规模化量产和销售,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和完善,验证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此后两个阶段再着力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最终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本文图片、视频由小鹏汇天提供)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