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军全城搜捕抗日文化人士。生死关头,大批在港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却突然“神秘”失踪,几个月后却奇迹般安然出现在抗日大后方。这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行动,正是中国共产党于危局之中精心实施的“文化名人大营救”,梅林片区作为营救中国文化精英撤离香港的主要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了解梅林、热爱梅林、扎根梅林,促进人才及企业交流合作、共创未来,8月29日,梅林街道圆满举办“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梅林街道重走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路线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请30余名各行业深圳人才参与其中,聆听红色故事,重走革命路线,用脚步串连梅林片区“文化名人大营救”之路、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梅林水库等多个特色点位,全方位感受梅林街道的红色历史、科技创新、自然生态及人文氛围。
行走,以脚步铭记峥嵘历史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您穿越回文化名人大营救当年,需要伪装成普通市民躲避追捕,您会选择哪种身份?卖咸鱼的老板、风水先生还是回村结婚的新郎官?”
在梅北路,讲解员一个调动气氛的问题,让大家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期,热烈讨论起来。实际上,茅盾、邹韬奋等被营救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抢救行动中“扮演”过不同身份的角色,这是党的游击队根据当时的社会结构制定的“职业伪装学”,后来也被写入情报工作教材。
重行于这条曾经传递革命薪火的道路,人才们的脚步,跨越时空,与数百名文化名人及爱国人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英勇战士,以及无数梅林当地的普通百姓和无名英雄相重合。过去,梅林片区是文化名人大营救东、西两条生命线中西线陆路的重要通道,西线也是营救人数最多、最为关键的一条生命线,见证着文化名人大营救“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的伟大奇迹。
八十年前,梅林之路,是文化血脉延续之路,是走向复兴之路。如今,数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齐聚在此,在讲解员的讲解中聆听革命故事,将敢于斗争、拼搏前行的精神传承。
漫游,以脚步描绘多彩梅林
除了令人心潮澎湃的“革命红”,让人才们一览梅林的历史积淀,本次活动的路线中还规划了其他精彩点位,展示梅林的创新活力与生态魅力。
走进深圳新一代产业园,荣耀终端、物美集团、货拉拉、德明利、宏芯宇、金百泽、深圳天使荟、国家金融测评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重点公司和平台,共同组建起智能科技与数字科技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是梅林产业发展与科研创新中不可或缺的“科技蓝”。
走进梅林水库,一幅“生态绿”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不只是深圳市水情教育基地,还是一条户外爱好者喜欢的徒步线路。
走进梅林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科技+民生”的服务理念,覆盖了从幼儿到老人的全龄段需求,随后抵达的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也正在讲述一个电子厂蝶变为“工业美学+生态科技”复合空间的动人故事。
前进,以脚步点亮精彩未来
在文化名人大营救当年,梅林片区形势复杂,虽然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都曾在此盘踞,但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税站、情报点、交通线,就藏在山坳与村落之中。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用勇气、智慧、甚至生命,织成一张“地下保护网”,最终成功转移了800多位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
在八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份守护仍在继续——梅林街道打造优渥政策、空间环境吸纳各方人才,以“30分钟生活圈”打通人才生活与事业的道路,为人才发展、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红途绿意,多样色彩。宜居宜业、历史及人文底蕴浓厚的梅林,架起一座人才与人才之间、现代与历史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到场的人才们不仅看见往日的峥嵘岁月,亦看见代代中国人民克服艰难,共同奋斗、建设而来的美好今天。未来,这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将继续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共创精彩未来。
(本文图片由梅林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