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来深博看观音“千般姿态”
读特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17-12-15 20:56

15 日,“观照自在——中国古代观音造像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A区)开幕,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本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出中国汉藏两大佛教体系观音造像一百多尊,包括铜造像、绘画、瓷塑以及木雕等多种质地。展览分为“汉传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和“藏传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两大单元,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汉藏两地观音信仰的基本面貌及传播历史,展示了观音造像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据本次展览负责人深圳博物馆黄阳兴博士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一百余尊佛像主要来自首都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接到这批藏品之后,根据自己的学术眼光,对展程做了新的设计。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入口处的主图采用了一尊景德镇白釉瓷塑观音菩萨像。此尊观音,造型简练,眉弯如月,眼角上挑,与日常所见观音不太一样。

对此,黄阳兴博士介绍说,观音造像在明清之后逐渐程式,但在宋朝之前,表达形式非常自由。之所以将这尊景德镇白釉瓷塑观音菩萨像选为展览“封面”,是因为这尊佛像非常重要,首先它年代早,其次它艺术感强,工艺精湛,惟妙惟肖。黄阳兴说:“较之明清程式化的佛教造像,这尊佛像造像的艺术感更为高级。”此外,黄阳兴还补充说,宋代瓷佛造像较多,金属佛像却不多见,这是因为宋代金属紧缺,官方限制用金属铸佛。“无论是之前的唐代,还是之后的明清,都有非常多的鎏金佛像。”

另得一提的是,观音是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中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也最受尊崇的菩萨,又名“观世音”、“观自在”。展览中,展出的观音造像千姿百态,极其丰富,没有一件重复。

观音经典《心经》代表了大乘般若思想精髓,观音信仰集中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宗教理想与根本追求。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汉地,观音信仰也随之传入,并与汉藏传统文化相融合,艺术风格逐渐民族化,最终演变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家喻户晓的佛教尊神,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观音文化与艺术体系。观音信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可以让市民观众领略中国汉藏两地不同历史时期观音菩萨的艺术形象与魅力,感受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与博大精深。同时,可更深入地了解汉藏两地宗教及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动。

编辑 李璐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