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泥化万物丨除了好看,陶瓷为什么要上釉呢?

深圳博物馆

06-24 18:55

摘要

双耳尖底瓶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新亚述,公元前8-前7世纪高11.5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6厘米费昂斯尖底瓶,以取芯法制成

你是否曾好奇

陶瓷表面那层光滑的“外衣”是什么?

这层被称为“釉”的神奇物质

可不只是为了给颜值加分!

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西亚

智慧的匠人们就开始用釉面装点陶器

釉层就像陶瓷的隐形护盾

不仅能有效隔绝空气与水分

让陶瓷抗污耐磨、历久弥新

还能通过不同的配方

调配出斑斓色彩与独特质感

文化与艺术

西亚地区有着发达的釉陶、彩绘陶等制陶传统,历史悠久且工艺精良,其艺术形式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器物的装饰图案不仅源于本土文化,也多见域外纹样,反映跨地区文化、商贸交往之繁盛。此类产品或通过器型、釉彩模仿金属、玻璃等不同材质器物的质感,颇具审美意趣。

刻线动物纹方形容器

伊朗,苏萨

约公元前800年

高11厘米

口径9.8×9.4厘米

底径10×10.7厘米

口沿下饰两周较窄的绳索纹和一圈较宽的扭索纹,四面刻卧地的狮鹫、翼马等有翼神兽,左右口沿处各有一个女性头像,是方形容器的耳。

施釉带盖容器

伊朗西北部,兹维耶 

约公元前1000-前800年

高7.5厘米,厚5.2厘米

近长方体的小型容器,盖器呈柠檬形,口沿两侧有带穿孔的小捉手,器底附四只小尖足。通体施釉,绘制出黄色底、蓝色线条的装饰纹样。

兹维耶位于伊朗西北部,1947年当地牧童在此处的城堡遗址中发现了包括金、银、象牙等制品的珍宝。相关遗物反映亚述、米底、斯基泰等多种文化的特征。

绿釉盖罐

伊朗西北,兹维耶

新埃兰,公元前7世纪

高7.1厘米,口径4.7厘米,腹径7厘米

精巧的小罐,表面装饰刻划的线条和戳印的同心圆图案,图案和釉面的处理略显随意,形成了自然的肌理。

施釉高足舟形杯

伊朗西北部,兹维耶 

新埃兰,公元前7世纪

高6.3厘米,长14.3厘米,宽7.4厘米

高足外侈,上托舟形杯,通体施蓝绿色釉,色彩有流动感,杯外壁饰网纹。

彩釉双耳壶

叙利亚

新亚述,约公元前7世纪

高9.3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5.8厘米

费昂斯制品,敞口,肩腹外鼓,下腹部内收,圈足,双耳与口沿在同一平面且中心穿孔。器身为瓜棱状,每条棱蓝色和褐色交替。

双耳尖底瓶

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新亚述,公元前8-前7世纪

高11.5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6厘米

费昂斯尖底瓶,以取芯法制成。颈部和肩部是平滑的弦纹,腹部是细密的波浪纹,整体丰富又多变,肩部有小耳,方便系绳。由于化学反应,器表釉层泛绿色、褐色。

莲纹的装饰性和象征涵义

莲花是古代东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花卉主题。西方学者认为,莲纹作为装饰纹样的流行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并通过外交和商业活动在埃及、爱琴海诸岛、美索不达米亚之间流传,后来又沿丝绸之路流行至东方,并在佛教等机制的影响下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装饰题材。其中公元前8世纪以来,叙利亚地区制作与销售的金属、象牙、釉陶制品常见莲花、棕榈、松果等装饰纹样,这是宏伟的亚述宫殿内常用的艺术母题。

彩釉花卉纹瓶

伊朗西北部,兹维耶

公元前9-前8世纪

高19.51厘米,口径7.2厘米,腹径14厘米

尖底瓶周身涂蓝色釉,瓶肩涂黄色饰带,其上装饰黄、白、蓝色花瓣,代表了公元前一千年广泛使用的先进上釉技术。

莲瓣纹碗

美索不达米亚 

亚述,约公元前7世纪

高7.6厘米,口径16.3厘米

外壁饰满莲瓣纹,器表因埋藏产生的返铅现象包裹着银白色膜,使器物具有金属质感。

#今日话题

小伙伴们还记得

费昂斯是什么的前生吗?

展厅中还有超多知识点

扫码看看你能答对多少题吧!

成功解锁所有题目

就能get“丝路陶瓷小使者”称号

赶紧冲鸭~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金田路馆(历史民俗)第一专题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2025年8月31日

【定点讲解时间】15:00

*本期封面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