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过山车”之后的跨境电商:生死博弈还是持续进化?

察理思特

05-23 03:27

摘要

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能以技术穿透壁垒、以品牌赢得信任、以全球化视野重构生态的企业。这场博弈,终将成为中国跨境电商进化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图源:IC photo

2025年4月,美国突然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跨境电商行业瞬间陷入“至暗时刻”:清关成本飙升、物流链条瘫痪、中小卖家利润归零。然而仅一个月后,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协议,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同步调整反制措施,行业迎来短暂喘息期。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日内瓦达成突破性共识,两国共同发布联合声明,宣告关税问题破冰。

根据美国白宫最新行政令——《修改互惠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讨论》,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结构迎来系统性调整。

其中除了大家讨论的30%基础关税消息以外,本行政令还公布了关于800美元小额变动消息:税由120%降至54%,每件小额邮递物品100美元从量关税维持不变。政策于5 月 14 日凌晨 12:01(美国时间)正式生效。

然而,这并不是安全的信号。对于刚开始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而言,挑战只是刚刚开始。这场“关税过山车”不仅暴露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更揭示了跨境电商行业在危机中进化的底层逻辑——从“价格内卷”到“价值突围”,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

关税战的“三重暴击”:

成本、效率与信任崩塌

近年来,伴随Temu与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迅速扩张,利用“小额豁免”通道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持续攀升。

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后,直邮包裹综合税率从0%飙升至30%-54%,叠加物流费用上涨,服装、家居等低客单价商品利润空间被压缩至5%以下。

以一件成本10美元的连衣裙为例,关税叠加后总成本攀升至24.5美元,售价需提高50%才能维持利润,直接导致Temu、Shein等平台的“极致低价”策略失效。部分中小卖家因无力承担成本而大规模离场。

图源:IC photo

美国海关查验时间从3天延长至21天甚至更久,查验费暴涨50%,邮政渠道一度暂停接收中国包裹。有卖家哀叹:“货代费用涨了30%,定制类产品利润只剩15%,公司只能解散团队”。时效优势的丧失,让依赖“小包直邮”的企业失去竞争力,部分消费者转向本土平台下单,跨境订单流失率上升20%。

特朗普政府一周内三次调整关税政策,从加征到暂停再到部分豁免,暴露出政策制定缺乏连贯性。美国海关同步加强原产地规则审查,重点打击低申报货值包裹和“混装避税”行为,宁波某家居卖家因申报价值与实际采购价存在12%的偏差,被处以28万美元的罚金。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打乱企业计划,更动摇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信任。

政策扶持与行业自救

 跨境电商阳光化突围转型

为帮助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拓展内销新空间,商务部近日提出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在这场浪潮中,深圳作为数字经济开放高地脱颖而出,率先开启跨境电商阳光化转型之旅。

2024年6月15日,第九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图源:IC photo)

据了解,全球20大跨境电商平台中,已有16家落子深圳。深圳凭借自身全球资源网络,联合全球各大头部电商平台,启动东南亚、南亚、中亚、南美、欧洲、非洲、中东、日韩等新兴市场拓展行动,助力企业开拓“新蓝海”。并为卖家提供涵盖物流配送、支付结算、营销推广、本地服务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助力卖家解决跨境运营难题。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行业也在积极开展自救。为规避关税冲击,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海外仓。Shein在墨西哥、土耳其建厂;Temu计划将份额降低,转攻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模块化生产成为新趋势,部分企业将核心部件运至墨西哥组装,关税成本下降,配送时效提升。

图源:IC photo

国内头部电商平台、零售企业积极联动,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京东宣布启动“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通过自营采销、流量倾斜及全渠道营销,助力外贸优品快速打开销路。

阿里巴巴集团启动“春雷计划2025”,成立支持外贸产业带专项工作小组,调集淘宝、天猫、1688、淘工厂、闲鱼、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菜鸟等各业务部门形成合力,支持国内外贸产业带、外贸企业转型内销,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全球市场。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该计划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

未来图景:在不确定性中

寻找确定性

依赖直邮小包的中小卖家因利润归零被迫离场,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资本优势整合供应链,形成“马太效应”。某物流服务商透露:“30%的客户已暂停对美业务,转向中东试水”。

关税战本质是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未来,拥有核心专利和区域知识产权布局的企业将主导新兴市场话语权。

斯达飞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的航摄器材跨境电商企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由于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较强,加上海外仓储充足,这次关税战对他们而言影响较小。但此次关税战还是给他们敲响警钟,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销售渠道方面,将拓宽更多平台和国家,如提高日本市场占有率,并布局更多东南亚代工厂,逐步减少对美出口。

华洋达国际物流公司主要依托亚马逊、Temu等平台,此前的主要市场在北美,虽然在此次关税战中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于未来还是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国际市场大,北美并不是唯一选择,国内不少企业享受到了“一带一路”政策红利,未来考虑将重心转移至欧洲、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积极培养和拓宽新市场。

中美关税战的“过山车行情”,现在看来,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短期来看,政策波动与成本压力仍将困扰行业;但长期而言,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弹性供应链成为生存底线,海外仓与近岸制造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品牌溢价取代价格战,知识产权从“成本项”升级为“战略武器”。

中美关税战如同一场风暴,摧毁了旧秩序,但也为中国跨境电商撕开了一条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裂缝,为行业注入变革动力。

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能以技术穿透壁垒、以品牌赢得信任、以全球化视野重构生态的企业。这场博弈,终将成为中国跨境电商进化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作者丨牛耘

编辑丨梁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