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月,令人神往。与南粤的三月相比,气候差异很大。这季节,南粤的少男少女们已经穿短袖衫和短裙上街了,而扬州却寒意未尽,最低温度在6摄氏度左右。偶遇寒霜,春夜还要盖上厚厚的被褥入梦。
然而,枯木都开了新蕊。杨柳吐出的新芽,清脆嫩绿,纤尘未染,像春天的绒毛,抚摸着有种莫名的惬意之感。甘露躺在新蕊怀里,静谧如透明的琥珀,孤寂仰首,沐浴阳光,似沐尽天恩。我问向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什么不见烟花呀?她告诉我,烟花是柳絮,迟些时候便可一见。未见烟花,却见琼树挂满了花蕾,她呈乳黄色,很有光泽,也很精神。琼花是扬州的市花,四月里才形态各异地怒放。她在幽静的期待中有种湿漉漉的美态,令人倾慕。
税务学院与瘦西湖一步之遥。每天早晨,园工便打开通往瘦西湖侧门,让大家到湖边晨练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感。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瘦西湖是扬州的一颗美人痣呀!三月的瘦西湖春意盎然,水波鳞鳞,柳青桃红,那偌大一片粉红色的海棠花,就是悬挂在扬州城的胸花,把春天装扮得美轮美奂。若遇细雨,浑身浇湿,凉飕飕的,别有滋味在心头。若遇豪雨,不躲避,干脆直接走进更深的雨水里,把五脏六腑冲洗一遍。蓦地,我记起诗人商震《扬州遇雨》的诗句:
有些人淋过扬州的雨,飞起来了
比如李白,杜牧,张若虚
虽然,杜牧总想着“玉人”“吹箫”
那也是神仙们向往的事情
离开二十四桥,走出朦朦胧胧、缠缠绵绵的春雨,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诵起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让扬州城的形象呼之欲出,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写出了二十四桥的至纯至真至美!
瘦西湖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驭着春意必来的盛景之一。世上的贾商富庶之人,到了扬州,也必到此一游,图吉祥之兆。扬州在唐朝时期,极具繁华,有“扬州富庶甲天下”之称!此外,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顿时使我想起了《白蛇传》里的传说:在扬州,白蛇寻找灵草,邂逅了许仙,在瘦西湖这个地方,二人陷入了爱河……这个神话故事,增添了瘦西湖的神奇色彩和独具的戏剧性之魅力。
夜,寂寞得迟钝而又神秘。自然界的声音似乎都入睡了。夜的世界,唯我镌刻梦境的声音淡淡的、深情地响着。
窗外,有一棵四米多高的桂树,那饱满的芬芳,随微风扑鼻而至,一种冬去春来的暧昧一下子跳入心头,叫人忘记空荡的忧伤与疼痛。忽然她冷眼地眺望深邃而傲慢的天空,好像在云层里寻找背景。不一会儿,一片枯黄的叶子嚓地落了下来,伫立在我的窗前。她微笑着,点点头,就飘到地下了。
窗边有一个湖。白天,湖水清澈透明,不时有野鸭在嬉戏,我还看见一对鸳鸯在湖的中央,享受爱欲的缠绵。夜里,就寂寞多了,静静的,似天空暗红的嘴唇,真有点“天未老,情初发”的意境。
湖边的曲桥,隔几米就悬一盏小灯,夜里发出淡黄色的光芒。那是夜的眼睛,一闪一闪的,让湖面的浮萍增添了几许情愫。一阵风吹来,浮萍含羞地挪一下身子,含情脉脉地簇拥成一团,接着发出轻微的嬉笑声。
不远处,迤逶的紫藤,在灯影下,宛如一条蜷缩的蛇趴在曲折的墙壁上,幽幽地,灵魂在梦游。我寻思着:蛇是龙的先祖,这东西说不准白天是蓬勃的植物,夜里是龙的化身。沉睡的龙,被春雷惊醒后,就会飞向天穹。
春夜。春虫瑟缩着。
小燕子在暖融融的鸟巢里孵着梦。明天,迎着第一缕晨曦,春天就能自由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