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维瞻:布林肯任内最后一次出访——西方世界的分裂与中国的抉择

大湾区评论

01-11 18:54

摘要

编者按 ·  2024.01.11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月4日至11日访问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梵蒂冈五个国家。在当前这个非常敏感的时期,这组国家对美国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1月7日,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他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这一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欧洲各国领导人或官员纷纷发声表示反对。8日,正在法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针对特朗普要收购格陵兰岛的言论,却又表示,“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且不会发生,因此不应该浪费过多时间谈论它”。布林肯在此次访问中的发声,是否是对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对世界发出了一系列奇怪的政治信号的反应?

作者指出,布林肯的访问是在西方世界分裂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维护美国霸权利益和民主党政治成果,同时试图给特朗普制造麻烦。因此,本文从不同国家和区域视角切入,来深入分析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任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出访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作者强调,尽管该访问意在巩固美国在自由主义阵营中的领导地位,然而由于特朗普将推行“全球保守主义”,未来中国将面临维护现行国际秩序还是支持特朗普建立新秩序,依然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

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国务卿布林肯1月4日至11日访问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梵蒂冈五个国家。这组国家对美国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且在今天这个时期非常敏感。这是因为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对世界发出了一系列奇怪的政治信号,包括威胁欧洲盟友提高军费、宣称吞并加拿大、企图购买格陵兰岛,出乎观察人士的预料。马斯克也对特朗普提供支持,直接干涉欧洲多个国家的内政。这次访问是布林肯本人作为美国国务卿的最后一次访问。他不仅为维护美国自己的霸权利益,也是为了维护民主党的利益,尤其是过去四年拜登取得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成果。更准确地说,拜登和布林肯希望给特朗普制造麻烦,也就是俗称的“挖坑”,但这种做法能否起到效果,还需要保持观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图源:新华社)

西方阵营分裂背景下

布林肯精心设计的一次访问

这两天,欧洲很多报纸格外关注美欧关系。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尖锐的对立。布林肯本次访问,其实是拜登政府给特朗普未来施政“挖坑”的一部分。特朗普当选之后,不满足于他在美国已经取得的政治胜利,而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保守主义政治议程,扩大保守主义理念。马斯克显然是在配合他的行动,他对德国、法国、英国发出政治威胁,公开反对现在的领导人,支持他们喜欢的政客。特朗普本人对加拿大施加压力,迫使现任总理特鲁多辞职。他们将俄罗斯总统普京、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阿根廷总统米莱、萨瓦尔多总统布克尔视为自己的政治盟友。

特朗普上台之后,德国政坛受到间接反应,自由民主党退出执政联盟,迫使总理朔尔茨解散联邦议院。特朗普不断对加拿大提出关税要求,反复戏称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迫使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不堪受辱,决定下台。马斯克希望在欧洲扩大保守主义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公开颠覆欧洲国家的温和派执政党,支持极右翼政党上台。

例如,英国工党部分政客曾经在美国选举期间支持拜登,马斯克则将英国首相斯塔默视为眼中钉,他甚至在X上敦促英国国王解散英国议会。马斯克宣布支持汤米·罗宾逊 (Tommy Robinson),是一名极右翼政治活动家,目前正在监狱服刑。比较而言,英国工党反感特朗普,而英国保守党中的很多政客支持特朗普。

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极右政党——选择党,遭到了德国中左翼、中右翼温和派政客的严厉批评。马斯克称赞德国选择党在监管、税收和放松市场管制方面的做法。德国选择党目前在民意调查中支持率位居第二,即使在将到来的联邦议院选举中不能成为执政党,也将会在政坛上发挥更大作用。德国总理朔尔茨指责马斯克和普京正在试图影响德国的选举,破坏德国的民主,并让德国陷入混乱。

德国总理朔尔茨发言照。(图源:新华社)

马斯克对法国的态度相对平和,但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谴责马斯克试图颠覆欧洲国家的政府。然而,马克龙也尽可能小心翼翼地处理问题,试图留有情面,并提出希望马斯克参加即将在巴黎举行的大型人工智能峰会。

欧盟委员会对于马斯克的干涉内政行为默不作声。冯德莱恩作为欧洲委员会主席,一直称病在家,引起了不少成员国外长的不满。冯德莱恩过去非常支持拜登政府,现在她的政治立场颇显尴尬。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调查社交媒体平台X是否遵守其信息规则。欧盟委员会发现,该网站违反了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更严格监管的呼声。欧盟官员呼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限制马斯克在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并强调需要制定欧盟自己的法律手段来打击虚假信息,避免将社交媒体权力集中在这位科技亿万富翁手中。另一个社交媒体平台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现在转变态度,被迫支持特朗普和马斯克,这给欧盟带来了压力,如果欧盟想捍卫其对数字平台的监管,就必须站在美国人的对立面。

此外,挪威首相斯托雷最近表示,他对马斯克最近干涉欧洲国家内政的言论感到担忧。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则更为坚定地进行反击,他说,“国际极右翼势力,在全球首富率领下,公开攻击我们的制度,煽动仇恨”。

总体来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世界出现分裂的趋势。特朗普的当选以及马斯克对欧洲事务的干预,使得这种分裂加剧。“全球自由主义”阵营包括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建制派势力、欧洲温和派政党、欧盟、乌克兰、日本、韩国右派政府,等等;“全球保守主义”阵营包括特朗普、马斯克、俄罗斯、匈牙利、斯洛伐克、西欧国家的极右翼政党、阿根廷、萨瓦尔多,等等。未来马斯克将会全面输出保守主义理念,削弱自由主义阵营的力量。也有一些国家是两个阵营正在争夺的对象,例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梵蒂冈教皇,他们发表自相矛盾的言论,希望在双方周旋。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理解本次布林肯访问的背景。

布林肯访问韩国

——试图挽救尹锡悦?

1月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克与韩国外长会晤。这次会晤的背景是韩国陷入政治动荡,而韩国尹锡悦政府是美国的关键盟友。根据两国官方的说法,本次会晤主要讨论的议题是韩美同盟、朝核问题、美日韩三边合作以及两国在印太和全球面临的挑战。不过,双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上述内容,而是涉及韩国内政的问题。

2025年1月6日,布林肯与韩国外长赵兑烈在外交部会晤后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图源:路透社)

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2022年上台之后,推行亲美、亲日、反华路线,并且大力支持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布林肯很明显试图干预韩国内政,他在此次访问中,强调了美国对韩国“民主”的持续支持。尹锡悦遭到弹劾之后,布林肯与韩国外长至少两次通电话,重申了美韩“铁杆”同盟。布林克亲赴首尔,是拜登政府对过去几年尹锡悦支持美国的一种感谢,并且彰显拜登任期最后几天的功绩。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与韩国外长会晤时间,正好是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第一次发布针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到期当天,有人认为布林肯是在力挺尹锡悦的支持者。就在布林肯到访韩国之后,韩国支持尹锡悦的民众加大了示威力度,甚至他们在街头的支持者数量已经超过了反对党支持者的数量。这将会为接下来针对尹锡悦的弹劾审判以及逮捕造成阻碍。可以认为,短期内布林肯达到了政治目的,或者说韩国执政党利用这次访问达到了政治目的。此外,韩国一些支持尹锡悦的示威者希望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出手协助尹锡悦,帮助其恢复权力,但美国没有回应。

布林肯可能担心未来韩国新政府缓和与朝鲜的关系。目前朝鲜正在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并且派兵到冲突前线,未来可能会与乌克兰军队遭遇。韩国反对党共同民主党属于左翼政党,对中国态度相对友好,并且支持对朝鲜的“阳光政策”。美国虽然不会公开介入内政,但可能暗中会支持尹锡悦。布林肯重申韩美同盟和核威慑承诺,表达对韩国右翼政党的支持。事实上,尹锡悦的支持者在总统官邸外抗议以阻止韩国调查人员执行逮捕令时,确实使用了韩美同盟和朝鲜威胁的言论。还有媒体人揭露,尹锡悦在发动政变之前,可能曾经策划以“朝鲜进攻韩国”为借口停止国会运作。

布林肯没有会晤已经被弹劾而暂停权力的韩国总统尹锡悦,特朗普阵营中的人也没有表达对韩国局势的看法。比较来说,拜登和美国民主党可能喜欢韩国右翼政党,而特朗普可能更喜欢左翼政党。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与共同民主党的总统文在寅合作良好,促成了朝美无核化会谈,未来这种情况有可能重演。特朗普当选之后,表达急于推动缓和与朝鲜关系的意图,并且任命在这项议题中富有经验的黄之瀚担任副国家安全顾问。如果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上台执政,那么特朗普的计划可能会更加顺利,而拜登和布林肯可能会认为李在明对于美韩同盟的态度可能不是那么坚决。

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官员悉尼·塞勒(Sydney Seiler)表示,布林肯在此时访问韩国,可能会遭到韩国左派的批评,但是布林肯应该会正确应对相关事态,避免支持任何一个政党。法新社说,布林肯之所以在韩国政治危机加剧之时坚持前往首尔访问,是因为布林肯的顾问们认为不能让人觉得美国在首尔爆发政治危机时冷落尹锡悦。在一份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中,并没有直接提及韩国目前的政治危机,而是强调布林肯将寻求维护美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加强针对朝鲜的情报共享安排。

尹锡悦支持者4日挥舞美国国旗,希望美国“伸出援手”。(图源:AP)

布林肯访问日本

——说服石破茂更加坚决对抗中国

访问日本不是布林肯此次行程的重点。日本首相石破茂上台之后,对于抗击中国的态度不是很坚决。布林肯在访问日本期间坚称,美国与日本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布林肯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时说,他2021年上任后的首次出访也来到了日本,这些访问显示了“拜登政府对美日联盟的高度重视”。日媒共同社报道,两人就朝鲜的核武器与导弹开发、绑架日本人问题、日本与中国的海洋争端、南海争端等议题展开磋商。此外,美国正在批准一项对日重大军售,包括将向日本提供价值约36.4亿美元的空对空导弹和相关设备。中国对此军售一再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会影响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此外,布林肯希望缓和日本和美国最近的经济争议。几天前,拜登阻止了新日铁(Nippon Steel)对美国钢铁(U.S. Steel)的收购。这两家公司向拜登政府提交申诉,指控拜登政府“非法干预”该交易。新日铁曾宣称这笔收购是挽救一家辉煌不再的美国公司的关键举措,但拜登和一些美国人担忧,日本买家可能会进行大幅裁员,不利于美国工人的利益。商业人士表示,日本作为美国最大外国投资者,拜登这一决定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此时又正值美国希望得到日本帮助以共同遏制中国之际。石破茂最近也表达了不满。不过,布林肯没有直接提及这件事情,他可能尚未准备好应该如何回应。

布林肯访问日本的真正意图可能是试图说服石破茂更加坚决对抗中国。我们可以看出,韩国与日本的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领导人的政治偏好。假设2020年特朗普成功连任美国总统,那么2022年尹锡悦就不太可能当选,因为尹锡悦竞选时的重要口号就是加强与美国的同盟,特朗普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石破茂上台之后对中国态度非常谨慎,并不是出于他自己的偏好,而是因为他预期特朗普将会再次上台,无论如何,特朗普对日本的支持不可能比得上拜登政府。

布林肯在东京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图源: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网站)

布林肯访问法国的目的

——维护摇摇欲坠的大西洋联盟

布林肯访问法国,主要是要阻止特朗普和马斯克在欧洲的意识形态输出,试图挽救美欧联盟合作关系。特朗普上台之后,德国自由民主党退出执政联盟,迫使现任内阁垮台。特朗普与法国极右翼政党领袖勒庞关系密切,并且他们都有明显的亲俄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马斯克干预欧洲国家政治,正在支持一种新的国际性反动运动。

布林肯访问法国期间,正好是特朗普发表吞并加拿大、收购格陵兰岛、威胁武力占领巴拿马运河言论之际。布林肯用了较多精力回应相关问题,但不够有力。布林肯针对特朗普要收购格陵兰岛的言论表示,“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且不会发生,因此不应该浪费过多时间谈论它”。不过,布林肯显然是在回避这一问题,因为特朗普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他说不会排除使用武力,还威胁丹麦应放弃对格陵兰岛的控制,否则将面对高额关税。法国外长巴罗也警告特朗普,不要威胁欧盟的主权边界。

美国国务院还说,布林肯与法国官员讨论中东和欧洲面临的挑战,以及继续努力确保加沙地带停火。截止到北京时间1月9日下午,还没有布林肯会晤马克龙的新闻。根据之前的报道,马克龙将授予布林肯法国最高荣誉勋章——荣誉军团勋章。这个勋章代表法国对布林肯工作的肯定。拜登刚刚上台的时候,法国对美英澳三国签订“三方安全伙伴协议”(AUKUS)感到愤怒,布林肯则改善了美国与法国的关系。现在跨大西洋联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布林肯仍然试图力挽狂澜。

布林肯2024年5月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照片。(图源:新华社)

布林肯计划访问意大利和梵蒂冈

——抵制保守主义意识形态

布林肯访问意大利主要是讨论叙利亚局势。意大利外交部1月7日表示,意、法、德、英、美五国外交部长本周将举行会议讨论叙利亚局势。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将于1月9日主持欧美外长会议。目前西方国家希望叙利亚局势能够恢复稳定。意大利外交部表示,塔亚尼寻求举行此次会议是为了评估阿萨德政权垮台一个月后叙利亚的局势,会议议程包括讨论叙利亚过渡政府的工作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对话会议所带来的影响。

布林肯可能会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会晤,但目前还没有相关预报。梅洛尼是意大利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倡导保守主义理念。她成功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阵营中周旋,上台后宣布支持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是认可俄罗斯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梅洛尼一直希望与欧盟委员会出席冯德莱恩合作,以扩大在欧洲议会中的影响力,但遭到了以冯德莱恩为首的中右翼党团的抵制,没有达到政治目的。梅洛尼目前是特朗普希望拉拢的对象,数天前二人已经会晤。她是唯一一位受邀参加特朗普1月20日就职典礼的西欧国家政府首脑,欧盟则希望她不要与特朗普关系过于密切。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和欧盟关系将会紧张,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矛盾将会凸显,意大利如何选边站,将会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梵蒂冈教皇是全球13.76亿天主教徒的领袖,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但现任教皇方济各在之前的俄乌冲突中,并没有完全站在西方国家一边,对俄罗斯的谴责不够坚决,引发西方舆论的不满。教皇之前在接受一次采访时,称乌克兰“需要勇气举起白旗”。此番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但是梵蒂冈方面澄清称,教皇没有使用“投降”一词。教皇在接受另一次采访中谴责俄罗斯凶残,但他补充说,“克里姆林宫的愤怒是由北约在俄罗斯门口叫嚣所促成的”。这再一次引发西方国家的不满。事实上,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教皇方济各就曾经称赞普京为发扬基督教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人攻击教皇是普京的粉丝。

普京与教皇方济各讨论叙利亚局势等国际问题。(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未来,教皇很有可能也成为特朗普拉拢并且对抗欧盟和欧洲左翼政党的对象,虽然此前教皇从未公开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而是谴责他在边境问题上缺乏人道关怀。特朗普和普京都宣称自己是基督教文明的捍卫者,他们之间有较多潜在共识。教皇的政治影响力非常巨大,这就是为什么布林肯卸任之前急于访问这个欧洲弹丸宗教小国。

西方世界分裂对中国的影响

布林肯本次外访的这五个国家都是他仔细选择的,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他最后一次宣扬政治理念的机会。特朗普上台之后,可能会减少对盟友的支持,甚至将会与盟友发生各种冲突。但特朗普对中国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很难判断。特朗普可能会促进俄乌冲突的解决,减少中国选边站的压力,并且缓和东北亚的安全局势,但是又会给中国带来新的选边站的压力。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世界出现分裂的趋势。特朗普的当选以及马斯克对欧洲事务的干预,使得这种分裂加剧。特朗普已经邀请全世界对自由主义秩序不满的国家的领导人参加1月20日的就职典礼。马斯克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非仅仅出于利益合作,而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喜欢中国文化。但是马斯克对中国的友好可能不是无条件的,他认为中国是保守主义阵营中潜在的一员,未来很可能会要求中国更多地支持他的全球政治议程。这将会导致中国面临两难局面。如果中国支持特朗普和马斯克的诉求,那么有可能减少未来四年中国承受的经济和战略压力。但中国这样做肯定会得罪全球自由主义阵营,而且会站在全球化的对立面,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2020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出席中国制造Model Y项目启动仪式。(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将会破坏国际规则,甚至公开要求占领其他国家领土。这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效仿,使得世界进入新的“礼崩乐坏”时代,客观上将会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西方世界内部的分裂将会持续多久,依然是一个未知数,一些国家成为牺牲品,另一些国家会试图从两边同时谋取利益。中国是应该维护现行国际秩序,还是支持特朗普建立某种新的国际秩序?中国是应该继续扛起全球化的大旗,还是支持特朗普倡导的基于保守主义的政治联盟?未来可能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

本文作者

孟维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

*免责声明:本文所阐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不代表大湾区评论或IIA机构立场。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IIA-paper@cuhk.edu.cn。

GBA Review 新传媒

校对 | 周宇笛 

排版 | 许梓烽 

初审 | 王希圣 覃筱靖 

终审 | 冯箫凝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