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指的就是相声吗?
其实,它是一种早于相声且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是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中“唱”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要介绍的深圳非遗项目,是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形成于清代初期,最初由八旗军歌转为宫廷曲目,后流入民间,形成一项单独的艺术门类。
清代末年,太平歌词与相声艺术并肩而行,在相声艺人的匠心独运下,将其巧妙融入“说学逗唱”的技艺体系之中,在京、津、冀地区广为流传。
相声艺人于露天舞台之上,或开场之前,或戏中穿插,以两块轻巧的竹板——“玉子”为伴,轻击重扣,连环点响,为观众铺垫出一场场视听盛宴。
在“玉子”的击打之下,流淌出的不仅是太平歌词的韵律之美,更是中华曲艺深厚底蕴的悠扬回响。
如今,这一北方的曲艺表演形式竟在深圳坪山广为流传,并赢得无数市民的倾心与喜爱。
1
传承人简介
徐道湘,太平歌词第七代传承人。
演唱太平歌词之前,徐道湘向我们展示了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玉子,这是一对精巧绝伦的小竹板,每片长约11厘米,宽约4.5厘米。
表演时,需要演员左手持玉子互相敲击,扣出“单点”作为基本伴奏,借助手指的力度和手腕的抖动,击打出轻重音,晃出“连环点”。它们虽各自独立,却在表演者的手中编织出和谐的乐章。
太平歌词的内容广泛,涵盖民间传说故事,娓娓道来、劝人向善的深刻寓意,以及妙趣横生的文字游戏,其中尤以民间故事类曲目最为丰富,深受民众喜爱。
来到深圳后,徐道湘与哥哥徐道沂就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曲艺表演——太平歌词,推向大众的视野。
那么,传承人学习太平歌词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又是如何把太平歌词扎根深圳的呢?
本期《深圳非遗》为您揭开太平歌词的神秘面纱!
温馨提示:
● 首播时间:2024年8月31日(周六) 晚19:52开播
● 重播时间:
2024年8月31日(周六) 晚23:30—23:50
2024年9月1日(周日) 中午12:35—12:55
● 播出地址:深圳都市频道/壹深圳(手机app)
【手机app观看指引:直播-看电视-都市频道-深圳非遗】
(关注我不迷路)
↓
(微信视频号)
没时间解释了,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