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馋了!深圳路边的蘑菇真不能采,小心中毒!

深圳潮生活

2022-04-07 15:42

摘要

深圳最常见的4种“毒蘑菇”分布在哪些地方?中毒有哪些症状?误食应如何应对?

认清!4种常见“毒蘑菇”

根据深圳疾控专家,对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等多地的野蘑菇分布和种类进行实地科考核与采样发现,这4种“毒蘑菇”在深圳最为常见!

01

一号毒菇:白毒伞(致命鹅膏)

外貌特征: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分布地:在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碧岭都有发现

毒性:蘑菇界的“毒王”

出现时间:大量生长于广东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潮湿温暖的回南天后更易生长),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02

二号毒菇:假褐云斑鹅膏

分布地:在坪山碧岭发现有大量假褐云斑鹅膏

毒性食用10分钟至6小时内可能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03

三号毒菇:粉袍牛肝菌

分布地:在凤凰山、碧岭、梧桐山都有发现

毒性:中毒后有消化道反应、有些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04

四号毒菇:丝盖伞

分布地:在梧桐山登山路边发现

毒性: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中毒后瞳孔缩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

除了上面4种比较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野生菌也有毒,大家遇到一定要多加小心!

图源|央视新闻

别信!这些都是谣言

当然,也有不少人带着“不怕死”的心态,想用民间和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识菇秘籍”来试一试,那真的是大漏特漏!

毒蘑菇的鉴别,需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检测,下面这些“谣言”快看看你都听过吗?

谣言一: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NO!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 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

02.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 “白毒伞”

03.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04. 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错!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05.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06.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那究竟什么方法最靠谱?答案只有一个: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了解!蘑菇中毒的常见症状

误食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也是异彩纷呈,有幻觉到兴奋唱歌的;有看见了小人、云彩、花、小精灵的;还有学会了擒拿格斗的;但更为严重的是毒蘑菇可致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所以,我们去户外踏春时看到的野生蘑菇,千万别采!以下为蘑菇中毒常见症状,看完应该没人敢随便乱采乱吃了吧!

一、急性肝损害型

一般进食后6~30小时内发病,极少数在6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并有神经系统症状、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为鹅膏属的一些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类型。

二、急性肾衰竭型

一般在进食6~24小时内发病。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中毒性肾损伤,少数可伴有肝损害。

具体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肝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赤脚鹅膏、拟卵状鹅膏等。

三、横纹肌溶解型

在我国主要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一般在进食15分钟~2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小时后出现全身无力明显、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伴全身疼痛、血尿或酱油色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四、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种中毒类型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还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根据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豹斑鹅膏、球孢丝盖伞等。

五、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少数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甚至会因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

六、溶血型

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内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还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细胞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卷边网褶菌等。

七、光敏性皮炎型

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时被吸收,进入身体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症状,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内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污胶鼓菌、叶状耳盘菌等。

注意!不小心误食怎么办?

1. 立即呼叫救护车

发现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时间就是生命!

2. 马上催吐

1)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2)孕妇慎用催吐;

3)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 加盖毛毯保温

避免误食者失温太快;

4. 立刻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5. 保留毒蘑菇样本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看完这些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

“毒蘑菇”的危害了吧?

春日美食这么多,可千万别为了那一口“鲜”

搭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啊!

互动话题

#你在野外见过毒蘑菇吗?#

//

深圳潮生活 · 资讯

编辑:灯灯 / 设计:赤兔

主编:静静 / 运营:康弟弟

内容来源:广东疾控、深圳发布、央视新闻、深圳晚报等

图片来源:广东疾控、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