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筑“星途”,葵涌“零负担”儿童空间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张宇婷
08-26 17: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宇婷 通讯员 刘红

近日,大鹏新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大讲堂内,“星途守望・儿童友好空间”正式启动。这一由葵涌办事处、三溪社区、葵涌办事处社区基金会、大鹏新区社会工作协会联合打造的民生项目,通过创新机制成功破解基层困境儿童服务难题,成为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鲜活范例。

多方聚力:共绘成长“协同答卷”,书写关爱新篇章​

“困境儿童的成长,从来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葵涌办事处社区基金会理事长梁冬莲表示,此次活动汇聚政企社多方力量,40余名代表涵盖街道和社区有关负责人,社会组织代表、困境儿童家庭及专业康复机构,共同勾勒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社区落地”的儿童关爱美好图景。​

仪式现场,葵涌办事处三溪社区、葵涌办事处社区基金会、大鹏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三方签署共建协议,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与各方代表一同为空间揭牌,标志着可持续关爱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正式落地——社区提供场地、社会组织注入专业服务、基金会保障资金,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协同”的运行机制。​

模式创新:“零负担”机制,让空间公益价值绽放光彩​

“社区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让闲置空间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三溪社区负责人黄晓明的话点出了项目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处。不同于传统公益项目带来的资金压力,“星途守望”首创“空间置换+零负担运营”模式:社区免费提供现有的儿童活动空间,社会组织配置模块化康复设施与活动道具,基金会承担全部运营成本,形成硬件适配与服务提质的双重闭环。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从“运营者”转变为“服务载体”,社会组织从“单打独斗”变为“资源枢纽”,政府则聚焦“政策引导与监督”。正如大鹏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吴海涛所说:“我们把各方优势拧成一股绳,让每一分公益力量都用在刀刃上。”​

服务落地:从“空间”到“成长”,温暖持续延伸​

启动仪式后,15户困境儿童家庭率先体验了由专业康复师带领的创意手工活动,在互动中融入心理支持与社会融入引导。“孩子今天笑得特别开心,还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成果。”家长代表表示。据介绍,该空间将定期开展公益康复训练、照护者喘息服务、艺术疗愈、亲子陪伴课、关爱公益行动、儿童艺术展等系列活动,所有服务均向困境儿童免费开放,通过“专业+温度”的服务供给,助力困境儿童提升能力、融入社会。​

基层治理启示:小空间里蕴含“大民生”智慧​

“儿童友好,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葵涌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在现场强调,“星途守望”的实践,本质上是基层治理的创新。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会资源,让困境儿童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供给”。​

如今,这个约100平方米的空间,不仅是孩子们的活动场,更是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实验室”。其可复制、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为基层社区提供有益参考:如何用最小投入激活最大公益效能,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在多方协同的守护下,“星途守望”为困境儿童点亮成长之路。

图片来源:受访方供图

(作者:张宇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