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速度”到“城市合伙人”——中建三局华南公司的特区45年同行路

08-25 21:10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峰 文/图


1983年9月,2万余名建设者南下深圳,投身特区拓荒。次年,中建三局在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创造的“三天一层楼”见诸各大主流媒体,“深圳速度”自此成为时代符号。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岁生日。作为这座奇迹之城的“城市合伙人”,中建三局华南公司用一座座地标建筑,见证着边陲小镇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



用建筑勾勒改革开放风景线


华灯初上,深圳湾畔流光溢彩。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建的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开幕,这句“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口号,恰是中建三局华南公司与深圳共生共荣的写照。2018年12月28日,中国华润大厦“春笋”启用,与深圳湾万象城、华润万家大厦等共同构成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成为深圳湾畔最亮眼的商业综合体。2022年,深创投广场与之并肩而立,科技与艺术在此交融,镌刻着建设者的匠心。



前海潮涌间,新城拔地而起。2010年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后,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深耕近十年,承建了前海自贸大厦、嘉里前海中心、前海控股大厦等项目,见证了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的崛起。


前海自贸大厦实景图


改革脚步不停。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中建三局华南公司落地深汕湾智苑、科技园等项目,为粤东发展注入动力。在深港融合的河套区域,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接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改造工程,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引擎。从后海到前海,从深汕到河套,华南公司始终与深圳改革同频。


深汕湾智苑、科技园项目


以创新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深圳速度”的基因,在创新中不断升华。1984年,深圳国贸大厦创新使用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三天一层楼”的奇迹,成为中国第一高楼。2016年,历经1345个日夜,华润总部大厦“春笋”封顶,其背后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可变微凸支点匣套型智能控制顶升模架。如今,新一代“空中造楼机”助力深圳城脉中心等项目刷新天际线,“住宅造楼机”在华富村等项目广泛应用,智能建造持续扮靓鹏城天际。


空中造楼机


城市空间的创新探索,同样步履铿锵。2018年深圳提出棚改新模式后,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接“深圳棚改第一村”华富村、“规模最大的棚改项目”南华村,为城市焕新注入动力。2024年底,全国最高装配式住宅深业世纪山谷花园二期竣工,以“融城共生,绿色生态”理念,将绿色工地变成花园小区。


南华村效果图


深业世纪山谷花园项目效果图


面对城市空间与产业升级的矛盾,“工业上楼”成为破局关键。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坪山五纪云谷产业园、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助力深圳在资源紧缺背景下,实现空间拓展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突破。


五纪云谷项目实景图

       

深汕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在科教文卫领域,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持续发力。从“深圳西部最大区域性综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到“全国最大福利综合体” 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再到龙华区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均留下其建设印记。2025年3月,承载着八九十年代体育记忆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工程竣工,为深圳“十五运会”蓄力。这些项目,滋养着城市文化品位与群众生活质量。


深圳市体育中心实景图


以行动绘就属地融合同心圆


企业发展,需与城市战略同频。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深度融入深圳“双区”建设,以重大工程推动民生改善与城市能级提升。在“百千万工程”中,与和平县彭寨镇结对修建中心小学道路,获镇政府表扬;与东莞清溪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建清溪高级中学,提供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同时,联合深圳团市委等开展“绿美广东 青年先行”植树活动,助力生态建设。


东莞市清溪中学效果图


多元联动凝聚发展合力。中建三局华南公司以“融入中心、融入属地、融入职工”为导向,推进“党建+工建+团建+服务”模式:开展驻镇帮镇扶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调研;响应号召助力河源乡村振兴消费扶贫;联合市总工会等开展劳动竞赛、夏送清凉、职工文化节等活动,构建党工团一体化赋能发展格局。


45年风雨兼程,中建三局华南公司见证了“深圳速度”的诞生与升华,亲历了特区从滩涂到热土的蜕变。站在新起点,这支建设队伍将继续与深圳同心同向,以智慧和汗水,见证湾区核心引擎的无限可能,共谱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的新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