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山区党代会③ | 建区35载:从“科技荒漠”到“创新高地”,跑出特区“加速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王志明 文/图
01-10 17: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砥砺奋进35载 改革开放再出发

1月10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南山区第八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回顾建区35年历程,明确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新目标新任务,动员全区上下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大会上,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深情回顾了南山建区35年的光荣历程:从“科技荒漠”到“创新高地”,南山用35年实现精彩蝶变,跑出特区“加速度”。

时光无言,长河奔流不息;光阴有知,历史从未忘却。1990 年 1 月 4 日,深圳市南头管理区和蛇口管理局合并成立南山区。从此,南山这块有着近两千年城市文明史的土地,秉承光荣与梦想,承载使命与希望,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紧密相连, 与创新发展浪潮同频共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用 35 年时间书写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

在35载的光辉岁月里,无数生动的故事成为永恒的记忆篇章:新时代以来,七届区委明确了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建设目标,近10年间,GDP从4000多亿,连续跨越数个千亿大关,已经站在冲刺“万亿城区”的 路口。常住人口增加近50万人,增长近40%;地铁里程从37公里增长至108公里;中小学教育集团从3家增加到现在的9家,优质学位实现全覆盖。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南山创新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成为城市中心区域之一,并不断走向世界, 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已经建成!

35年来,南山把准时代脉搏、前瞻谋篇布局,不断推动城区发展迭代升级。

南山的改革发展并非一路坦途。南山最早的定位是全市的产业配套区、轻污染工业区和能源基地,油气库就占了全市的60%。当时的南山,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发展地位,都比较边缘。90年代中后期,二届区委抢抓机遇、前瞻 谋划,推动深圳高新区落子南山,成为国家首批 6 家试点科技 园区之一。

新世纪后,随着深圳大学城开工建设,西部港区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四大码头地位的逐步提升,区委基于当时的资源和产业禀赋,将南山定位调整为高新技术产业、现 代物流、旅游文化和教育科研“四大基地”。

新时代以来,七届区委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历史机遇,提出要 加快形成与城市中心区相匹配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际交往 等综合功能,提出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 回顾历程,正是因为南山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谋、大胆闯,把 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今日之南山,曾经的偏远城区蜕变 成追梦的热土,日益迈向世界舞台。

35年来,南山锐意改革开放、矢志科技创新,不断推动城区发展高位跨越。

从炸响第一声“开山炮”,到改革开放创新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最强音,从经济到文化、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改革, 从管理、分配、用人等制度改革到“放管服”、国资国企、社会管理等体制改革,从探索改革、深化改革再到系统改革,南 山人民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蛇口模式”和“南山经验”。

从“科技荒漠”到“创新高地”, 从模仿创新到跟随创新、引领创新,南山走出了一条产业化、 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之路,逐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日之南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特区“加速度”。

35年来,南山怀揣为民初心、创造幸福生活,不断推动城区发展更有温度。

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试金石”, 推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 可触可感的幸福。35年间,常住人口增长15倍,学校(幼儿 园)从45所增加到现在的326所,增长超7倍,在校学生增长22倍;三甲医院从无到有,达到3家;医院病床数从113张增 加到现在的 5726 张,增长50倍;公园数从3个增加到193个, 增长超60倍;新引进高校毕业生从125人增加到1.3万人,增长超100倍。35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今日之南山,生产上金山银山,生态上绿水青山,生活上寿比南山。

35年来,南山巧施绣花功夫、匠心建区筑城,不断推动城 区发展更有品质。

建区之初,蚝田遍布、百业待兴。一代又一代南山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实现沧海变桑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道、一处处自然与人文风貌完美结合的城市景观,无不彰显南山的巨变。我们用匠心精心筑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等重点片区蔚然成势,滨海休闲带、人才公园、大沙河长廊互联互通、珠联璧合,南头古城蝶变重生。我们用绣花功夫雕琢,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区步步是景、处处入画,南山书房给奋斗者一张安静的书桌,问山叠水让追梦人纵情奔跑,西丽湖畔书声琅琅、后海滨水灯光璀璨,大小南山荔海葱茏、深湾上下创梦闪耀。今日之南山, 一派绿廊环绕、拥山抱湖、人文荟萃的盛大景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35年来,南山书写了一代又一代人“白手起繁城”的逆袭故事,演绎了一代又一代人“无名闯繁城”的奋斗赞歌!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王志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