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福田中心区大片留白。
从莲花山开始,沿着中心书城、市民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一路往南,穿过深南大道,掠过中心城广场、皇庭广场、会展中心,跨过滨河大道,来到皇岗村。这一片,就是深圳最中心的地段“深圳的中轴线”,也是深圳的CBD(CBD,即中央商务区的缩写)。
每当夜幕降临,福田中心区的高层建筑群便会披上绚丽的灯光外衣,一场璀璨夺目的灯光秀准时上演。这早已成为深圳极具人气的打卡项目。
如果时光倒流回1996年,你会发现这里仍是一片空地,只有道路,没有建筑。这是因为深圳的高瞻远瞩——当时市政府的决策是先把福田区的外围建好,最后再建中心区,做完整科学的规划,旨在将中心区打造成深圳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
从一片空地到独一无二的城市CBD,福田中心区正是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建设奇迹的代表性实例。
1996年,深圳做出了一项开创性举措:对福田中心区中轴线两侧1.9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知名专家组成评委会,最终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脱颖而出,其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规划思路,至今仍影响着中轴线的发展。1998年,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又对中心区中轴线公共空间深化设计。
1998年12月28日,市民中心、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宫等重点工程举行奠基仪式,福田中心区正式拉开了大规模建设序幕。
关于市民中心“大鹏展翅”的屋顶,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市民中心的建筑体量特别大,屋顶的尺寸到底合不合适,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为了确定屋顶尺寸的合理性,建设者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仿真的办法:用300多个红蓝气球勾勒出屋顶的轮廓线,以便直观地感受其形态和比例。仿真验证还真发现了问题:原计划的市民中心屋顶太矮,建成后,远景的莲花山正好盖在中景的屋顶之下,中心区景观受影响。规划者试着在仿真系统里,将市民中心的屋顶抬高十几米,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了这次经验,接下来的中心区所有建筑方案的竞标都必须经过仿真验证。至今,福田中心区的天际轮廓线仍被人津津乐道,而这正是仿真验证的功劳,也是深圳城市规划的一个创新。
编辑 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