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深圳瞬间|数字深圳,从扔掉摇把子电话开始

晶报记者 马骥远/文 受访者供图
08-18 09:23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一部智能手机在手,足不出户尽享电子政务、商务服务的深圳人是否想象得到,这座城市初生的时候是如何“通信”的?

今天的深圳,全市近8万座5G基站,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在国际产业链中举足轻重,成为闻名全球的“智慧城市”。一部智能手机在手,足不出户尽享电子政务、商务服务的深圳人是否想象得到,这座城市初生的时候是如何“通信”的?

▲1983年的深圳市邮电局电话总机班工作场景。

上方这张照片展示的,正是1983年深圳市邮电局电话总机班的工作场景。彼时全市仅有500多部手摇式电话机,全靠总机人工转接。通信不畅,一度成了特区发展的绊脚石。正是在这一年,深圳“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引入外资合作经营市内电话业务,深圳人这才登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

“电话不灵”,港商不敢过夜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初期,基础设施薄弱,有“三不”之说: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很快,随着工程兵南下、基建项目的开展,道路渐渐地平了,电灯也明了。但是,电话不灵的问题迟迟没有改观。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全市只有500多部电话机,其中绝大多数是磁石式手摇电话机,也就是今天在老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摇把子电话”,全靠总机手动转接,效率十分“捉急”。彼时担任深圳市电信局副局长的刘禹堂退休之后接受晶报采访时说:“那时在深圳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邮电局门口排的队是最长的,简直和如今的春运有一拼。排队干嘛呢?主要是打长途电话。”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深圳市电信局副局长刘禹堂

对普通市民来说,电话不灵意味着与远方亲友联系不便;对党政机关而言,电话不灵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当时因为绝大多数人家里都没有电话,市政府临时开会,需要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挨家挨户通知,“通信基本靠吼”几乎成了现实。关键时刻,电话不灵还会耽误大事。

1983年9月8日,超强台风正面袭击深圳。时任深圳市委主要领导正在香港出席活动,十分牵挂受灾情况,委托秘书打电话给基建工程兵部队询问。一个电话,到第二天下午才打通。

当时甚至有一个“传说”:港商到深圳考察、洽谈,都不敢留下过夜。因为电话打不通,不能随时了解股市、汇市、楼市行情,瞬间“与世隔绝”,生意就可能损失惨重。

特事特办,引进外资经营市话

电话不灵,已然成为制约新生的经济特区大踏步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圳市委市政府急在心头,要求邮电部门尽快解决问题。“建设初期的邮电局,业务营收才100多万元,除去成本开支所剩无几。”刘禹堂回忆说,上级拨给的经费也是捉襟见肘,靠邮电部门自身的经费,建设现代化通信系统遥遥无期。

但是,上级给不了钱,可以给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1981年27号文件明确提出:“特区的机场、海港、铁路、电信等企业,应允许引进外资,由特区自营或中外合营,自负盈亏。”经过对打过交道的外商的一番考察,深圳市邮电局选择了英国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进行合作谈判。谈判比较顺利。

1983年3月30日,深圳市政府向广东省政府报送《关于拟建深圳电信发展公司与外商合资经营电信的报告》,计划由深圳市政府和省邮电管理局合作组建深圳市电信发展有限公司,和英国大东电报公司合资,成立“深大电话有限公司”,在深圳经济特区内经营市话业务。

然而,彼时毕竟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电信领域引进外资,还有诸多观念上的桎梏。有一种声音认为,电信属于机要部门,为了保密更不能和外商合资经营。为此,时任市领导直接与邮电部领导进行了沟通,部长表示原则同意这个项目。

1983年11月11日,深圳市电信发展公司与英国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签署合资经营深大电话有限公司的协议。深圳市邮电局副局长刘禹堂代表深圳市电信发展公司在协议上签字。深大电话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邮电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

▲深大电话公司签约,代表深圳市邮电局签约者为刘禹堂(前排左)。

登上“信息时代”快车

深大电话公司成立,深圳通信面临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公司以合资企业的身份向银行贷款,1984年就贷了1000万美元;当年特区内就安装了900多部自动电话,几乎相当于建市以来的总和。全市范围内陆续普及市话、长途、国际长途自动化电话服务。摇把子电话从此退出舞台,电话不灵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时代的脚步滚滚向前,到了2003年,深大电话公司也完成历史使命,宣告结束。深圳通信产业发展的脚步已然箭在弦上,不可阻挡。

1988年11月,深圳市成为中国内地最早开通移动网络的城市之一;2000年之后,深圳人均占有手机数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

1996年,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开通互联网接入的城市。2024年,深圳建成近8万座5G基站,在全国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同年,深圳在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荣获最高荣誉“城市大奖”,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今天的深圳人,24小时在线享受着无所不在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便利;摇把子电话早已成为遥远的笑谈,却也是这一切的原点。

编辑 林雅婷

(作者:晶报记者 马骥远/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