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窗下书|人文天地·南海潮

牛艺璇
08-20 08:39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读书愈久,就愈发变得感性。尤其遇到一些美好的词句时,心中便会填满莫名的欣喜与悸动。一如此刻在面对李白“花落窗下书”之际,整个人便萦绕在落花如雨、满室盈香的温柔与浪漫之中。

先来看“花”。花是自然界寻常之物,也是美好的代名词。杏花淡雅、桃花素净、玫瑰热烈、樱花浪漫……花,是自然的精灵,是宋祁在绿杨烟外持酒送客时枝头上闹哄哄的春意;是《西洲曲》里采莲人“低头弄莲子”的悠闲与惬意。

“花落”更有一番韵味。李白所见的“花落”,与“花飞花谢花满天”的愁绪不同,与“满砌落花红冷”的寂寥不同,它是一种闲看花落的自在,是一种闲适。诗人于窗下读书之际,丝丝日光穿透树叶,自窗棂倾斜而下,突然一瓣或粉或白的落花随日光同时降临,落于纸上,淡雅素净的花瓣与古老深沉的纸墨完美融合。诗人的确被眼前场景吸引了,要不然怎么能迸发出如此清丽优雅的诗思呢?

再品“窗下”。窗户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点睛之笔,除了保温、隔热、通风和装饰等作用外,也给文人墨客提供了另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杜甫通过窗看到西岭千秋雪和东吴万里船,境界阔大,气势雄浑,给人澎湃之感;人初静、月正明,却见纱窗之外玉梅斜映,如此良辰美景勾起马致远的万千思绪;更有白居易窗下的清风拂过暑天的酷热,丝丝凉意便从他的文字间扑面而来。窗户作为古代文人的笔端爱物,不仅成了文人观照世界的窗口,也让读者更加惊叹于老祖宗的审美趣味和浪漫情怀。

最后谈“书”。读书是静心的过程,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花落窗下,万般美好,此刻最宜读书。读几篇散文,品几首诗歌,于墨香中,与作者一同感悟人生。只要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对书本的赤诚与热爱之心,就足以从容且镇定地活着。

窗下读书的好处便在于,不管窗外是怎样的风景,不管我们在窗下阅读何种书籍,当鸟鸣、落花和日光、月光一道在书本上铺展时,于读书之人而言,就是人生至福。

久居城市,与“花落窗下书”般的美好愈来愈远。但庆幸的是,我依然能够从那些千百年前,于文人墨客笔端流淌出来的情思中,体会到绝美的悸动。这种悸动,缱绻而美好,优雅且宁静。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牛艺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