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08-18 08:25
摘要


宝评 | 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精诚医学镁基骨修复材料技术实现国内首创,万德昌机器人斩获全球仅14席的法国设计铂金奖,安诺机器人优秀案例摘得人工智能行业奖……近期,宝企接二连三的创新成果呈刷屏之势,成为宝安创新生态日趋成熟的有力佐证。


优良的创新生态作为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关键,已成为区域塑造发展竞争优势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在宝安,这样的排头兵比比皆是:洲明体育为成都世运会打造声光电一体化的体育场景光显解决方案,海清智元全力冲刺港股“多光谱AI第一股”,戴盟机器人刷新触觉传感领域天使轮融资的最高纪录。从实验室的创新研发到市场的广泛应用,无不彰显本土企业勇闯“无人区”的锐气与实力。


创新绝非企业的“独角戏”,其生命力植根于精心构筑、久久为功的良好生态。深谙于此,宝安着力深耕,精心厚植创新生态。一方面,全区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撑,成就了“一天找齐上下游,三天做出新产品”的创新速度。另一方面,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不断加码,全区R&D研发经费投入稳居全市前三,基金矩阵覆盖多领域、全周期,充沛的资本活水为技术攻坚提供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万华深圳研究院、“极客智造”创新加速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枢纽接连落地,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面向未来,宝安正加力开放低空飞行、AI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应用场景,致力打造企业创新产品的最佳“首秀场”,并发布了一批创新创业“无忧空间”,助力青年创业者梦想启航。一系列努力,让宝安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城区活力与吸引力不断提升。


企业成长、人才汇聚、活力涌动。创新,已成为宝安最鲜明的标识,更让这座城区在厚积薄发中,向未来伸展着无限可能。


宝安日报评论员 邢易知



图片新闻


8月16日上午10点,深圳第三家Apple Store——Apple前海壹方城零售店在宝安区壹方城开业,大批顾客涌入店内选购、打卡,现场人头攒动。开业前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果粉”通宵排队等候。开业前10分钟,工作人员走到店外与消费者热情互动,将氛围推向高潮。


宝安日报记者 宋璐 实习生 凌越 摄



一周点评

深圳“村BA”:这场赛事的意义超越胜负

新闻回眸:近日,以“社区有光 梦想圳燃”为主题的2025深圳农商银行本地杯社区篮球赛全市决赛拉开帷幕。从各街道近140支球队突围而出的48支社区篮球队将在未来的时间里一决高下。此次比赛还设置了“公益球”模式,比赛期间球员每得1分,就将为“梦想种子”公益活动捐赠10公益值。


评:这场由140支球队参与的草根赛事,不仅仅是一场篮球竞技,也是连接邻里情感、传承岭南文化、激发城市活力的平台。从开幕式上粤剧与Rap的跨界融合,赛事中金融反哺社区的公益模式,以及流动奖杯的设计巧思,无不体现着深圳“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特质。


社区体育的独特魅力,其意义早已超越胜负。从去年贵州“村超”的出圈到今年苏超的火爆,近年来区域体育活动的兴起,都在表达着同样逻辑:它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同场竞技,交流感情,更让群体文化在全民参与中生生不息。这或许就是体育最本真的意义——不仅强健体魄,更温暖人心;不仅竞技比拼,更凝聚共识。(李蓓)



企业发放“减重金”是一种多赢

新闻回眸:近日,深圳科技公司影石Insta360的“百万减重”活动引发关注。该公司为鼓励员工健康生活、积极运动、均衡饮食,每年都推出“百万减重”挑战赛,报名成功者每减重一斤,即可获得500元的现金奖励。近一年来,共有99名影石员工报名参加,共计减重1900斤,共获得100万元现金奖励。


评:利用奖励制度来鼓励员工健康减重,并不只是一项简单的财务激励举措。一方面,这一举措体现了公司对员工健康的重视。员工的健康状况改善后,能够减少因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和缺勤损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这一举措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设立减重奖励,公司传递了一种鼓励健康、倡导积极生活态度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能够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注意防范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是否涉及员工身体数据的公开,如何平衡好员工隐私信息保护和奖励标准的公开化等。(奚静霞)



让非遗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新闻回眸:近日,在西乡街道径贝社区径贝麒麟队训练基地里,非遗制作人与30余名青少年队员共同开展麒麟主题文艺创作,用涂鸦、手作等形式,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青春活力中焕发新的光彩。


评:当青少年拿起画笔为麒麟头涂鸦,当威严的瑞兽融入动漫元素,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成为可触摸、可创造的时尚符号。这种从“舞台表演”到“指尖创作”的转变,让非遗真正“活”了起来。


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历史传承和集体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非遗可以提供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文化的滋养,为现代人提供一种亲近文化艺术、回归本真的文化体验。


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创新。径贝社区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文创产品,把工尺谱改编为现代曲目,让非遗走进校园、融入生活,这种与时俱进的探索值得点赞。只有让年轻人觉得非遗“很酷”“好玩”,才能让他们从网络世界中抽出目光;非遗才能真正扎根当下,薪火相传。(李蓓)



时评

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

少点花里胡哨 多些真抓实干


作为一种电子演示文稿,PPT本应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变了形、走了样,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近来,一些地方部署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公务活动中的PPT制作“减量、减费、减负”,基层干部群众对此纷纷点赞。但从近期通报的案例看,仍有一些单位将PPT汇报形式的好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一,甚至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制作,加重基层负担,助长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群众掌声多,不如PPT里动画多。”有基层干部吐槽:为了做出一份好看的PPT,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钻研设计。有的自己做不来,甚至动用财政资金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制作。汇报者沉迷翻页流畅,考核者在意视觉冲击,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工作,硬生生被拖成数十分钟的“屏幕表演”。


这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有的基层干部把做PPT当成表现机会,把本该用在服务群众和抓具体落实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浪费在不必要的特效包装上。这种倾向,加重了基层负担,造成了铺张浪费,与求真务实的作风渐行渐远。


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重点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些干货、少些水分,多点实绩、少点包装。杜绝虚头巴脑,让那些追求表面花里胡哨的行为没有市场,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要坚决纠正考核评估“唯材料论”“唯汇报论”,让考核评估从“看包装”“看表演”回归到“看担当”“看实绩”。凡是与工作实效脱节、与群众利益无关的繁文缛节,能减则减,该停就停,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上,让财政资金更多花到惠民利民的“刀刃”上。


数字化不应成为形式主义的变异,而应是实干高效的助力。戒掉虚功夫虚招式,一心谋实事务实效,以实干推动发展,用实绩造福于民。


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