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评 | 优质沃土成就“璀璨星河”
宝安日报评论员 邢易知
过去一周,宝安企业群星闪耀:7家企业获评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企业跻身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新锐势力与行业龙头交相辉映的盛景,正脱胎于宝安精心培育的营商沃土。
企业长势如何,首先要看其扎根的土壤是否深厚。宝安坐拥“空港、海港、高铁、高速、普路、地铁”六位一体枢纽型大交通体系,高效链接全球市场。超5万家制造业企业在此汇聚,孕育了一批在全球和全国细分领域握有话语权的领跑方阵,催生出“一天内找齐上下游,三天内做出产品”的宝安速度。这无与伦比的制造响应能力,为企业快速迭代、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坚实底座。
禀赋之上,主动突破更是持续领先的关键。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加速创新创业,宝安抢先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探索搭建宝贵“试验田”“首秀场”,推动技术与市场双向奔赴。更进一步,全国首个并购基金联盟、全国首个技术赋能型创新空间、全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窗口等首创平台,精准聚焦企业发展核心需求。无论是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还是打造托举初创企业的“无忧空间”,抑或是为企业定制投融资服务、开展上市辅导等,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条为企业发展扫清后顾之忧。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纵使产业生态与服务机制再优越,若无人才“强磁场”,其发展终是无源之水。宝安深谙此道,将提升城区品质作为构筑强大“人才引力场”的核心抓手,聚焦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整治环境秩序,致力于让“家门口的变化”可感可及,以更崭新、更富魅力的城区新貌,吸引更多人才走进宝安、留在宝安。
阳光普照,自然蓓蕾绽放;雨露滋润,方能桃李芬芳。这片被阳光雨露持续滋养的沃土,有望孕育出更加壮阔的产业星河。
一周点评
中医药“破圈”:古老医术如何征服Z世代
中医专家“摆摊”问诊,健康福利送到“家门口”。 (资料图片)
评:前几天还在深圳国际电玩节上忙着“集邮”的“90后”“00后”们,隔了几天又被中医药养生游园会吸引,在深圳大悦城这个年轻人扎堆的潮流地标参加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活动。之所以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是因为这场活动精准捕捉到年轻一代的喜好:将“三伏贴”变成打卡体验,用药膳奶茶替代说教,让AI机器人演绎传统灸法——这些充满创意的“中医药+”玩法,成功让千年岐黄文化圈粉年轻人。
当古老医术脱下严肃外衣,以轻量化、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就能与追求个性体验的Z世代产生奇妙化学反应。年轻人不是对传统文化无感,而是拒绝刻板的说教方式。宝安区用“潮玩中医”的创新实践证明:只要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中医药完全可以在年轻人中“种草”。
当养生变成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当药柜里的草木化作手中的香囊奶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自然水到渠成。这种“轻传播”模式,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拥抱数字原住民的最佳姿势。(李蓓)
“老幼共托”彰显城市治理温度
评:航城街道创新推出的“老幼共托”服务模式,为解决当代社会“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将长者服务站与托育园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更创造了代际融合的温馨场景,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落地生根。
在老龄化与少子化并行的当下,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从长者食堂到工业园托育点,从“一键下单”助老服务到智能适老化改造,航城街道通过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让民生服务更有质感。
航城街道这种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实践,为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更多地区借鉴创新,让民生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真正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李蓓)
中高考生家长如何应对招生骚扰陷阱
评:教育领域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高发地带,一些机构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利用考生信息获利。学生在培训机构登记的家庭信息,家长在办理证件或参与活动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都可能成为泄露的源头。考生信息的泄露所带来的影响远超表面所见。它不仅可能导致诈骗、敲诈等犯罪行为,还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安与不信任。
此外,此时孩子正面临人生重要选择,家长们既要在海量资讯中辨别真伪,又要在众多选择中为孩子谋划最优路径,本应静下心思考未来,却被这些电话搅得心烦意乱。考生和家长除了要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在事关发展前途的抉择中更要擦亮眼睛,多方求证,以免判断失误、后悔莫及。(奚静霞)
时评 | 守住信任!“真筛查”才能缓解“体检焦虑”
近日,一则“体检十年未被检出患癌风险,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张女士质疑其做了十年体检的某体检机构涉嫌误诊、漏诊。而该机构发布声明否认。亟待权威机构介入调查,给出客观、公正的调查结论。这件事反映出人们对体检机构“真筛查”的期待,也呼唤监管部门有更大作为。
此事引发较大关注,折射出老百姓对部分体检机构和体检结果的信任危机。近年来,商业体检机构快速发展,成为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补充。在体检流程设计、便利化、舒适性等方面,商业体检机构较公立医院有所优化,赢得不少青睐。但群众对一些商业体检机构医师操作不规范、检查敷衍、体检结果在不同机构有出入等方面存在质疑,需引起重视。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当选择某个体检机构,相当于投了一张宝贵的信任票。这张信任票,关乎健康和生命。体检机构应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门槛和操作规范水平,确保检测设备的精准度和一套严密的内控制度等,认真专业地识别出每个可能的风险,并给予体检人员及时的提示。
为缓解群众的“体检焦虑”,相关监管部门也需更有作为,不断加强对体检机构的常态化监管,加大日常抽检力度。如证实是体检机构责任导致的误诊、漏诊,则应依规依法予以处罚,保障好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体检行业的公信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