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评 | 领跑“新”赛道的“宝安之势”
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公布了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宝安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四,稳居“第一梯队”。
这份榜单并非孤例。过去一年,宝安堪称全国榜单的“优等生”:高居全国创新百强区、全国产业名区百强榜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四,中国市辖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百强榜第五。从创新动能、产业实力到投资环境,乃至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了“全维度领跑”。
领跑之势,源于宝安数十年如一日对制造业基本盘的深耕细作。5.45万家制造业企业、98万户商事主体、总量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大批在全球和全国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共同构筑起宝安独特的产业生态。立足这一优势,宝安连续7年围绕制造业出台一号文件,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铸就了应对变局、行稳致远的坚实底盘。
不止于制造,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也正全方位提升着宝安的活力与魅力。“全球会客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吸引大批高规格展会落地,辐射效应日益凸显。BREWTOWN啤酒小镇、大悦城等特色商业项目人气兴旺,文旅消费热度升温。前海冰雪世界、湾区书城、宝安山姆会员店等重磅项目即将启用,叠加“六位一体”交通枢纽与深中通道带来的畅达优势,宝安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面对未来,宝安持续领跑的“先手棋”已在新赛道落子。如今,全区已形成了5个千亿级、9个五百亿级、17个百亿级战新产业集群,在低空、空天、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的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先发态势显著。接下来,瞄准“海陆空网 视半工备”产业名片,宝安正全力抢先布局具身智能、半导体等新赛道,为持续领航积蓄十足动能。
立足优势、前瞻布局、久久为功,“第一梯队”的实力源于此,持续领跑的动能亦在于此。
宝安日报评论员 邢易知
用爱与勇气“烘焙”希望人生
新闻回眸:在西乡街道,有一家名为“烤查倌BAKE”的粉色小店刚刚开业。店主大米和丈夫阿乐都是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用烘焙重写人生剧本。这对“帕友”夫妻从病友到伴侣,再到创业伙伴,正用面粉和爱意,烤制出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评:“烤查倌BAKE”不仅是一家烘焙店,更是一对帕金森病患夫妇用爱与坚韧书写的生命诗篇。大米与阿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疾病可以困住身体,却无法禁锢灵魂。他们以面粉为媒,以甜蜜为引,将命运的“调味料”揉进面团,烤出温暖他人的“多巴胺”。
从病友到伴侣,从绝望到创业,他们的每一步都诠释了“双向奔赴”的力量。小店墙上的粉色、共享的展示框、饼干袋上的鼓励语,无不传递着对生活的炽热信念。
深圳的包容与善意,社区的扶持与病友的互助,共同托起了这份“可能性”。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避开风雨,而是在雨中依然选择起舞。愿这份“多巴胺烘焙”的香气,能唤醒更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李蓓)
秋天第一杯奶茶,情绪消费狂欢
评:立秋时节,一杯奶茶引发的消费热潮再次印证了“情绪经济”的强大影响力。在这场消费盛宴中,奶茶已经超越了解渴饮品的范畴,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维系社交的一个媒介。各品牌饮品也深谙此道,通过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精准触达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将简单的饮品消费升级为“情感消费”。
“情绪经济”走热的背后,本质是年轻消费者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他们更愿意为了“悦己”“兴趣”买单。如最近大火的潮玩市场,同样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情绪经济”市场。年轻人蹲守直播间和小程序,推动LABUBU成为现象级IP。
然而,当情绪消费成为常态,我们更需保持清醒:真正的温暖来自真诚的关怀,而非跟风消费。更应量入为出,理性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感受季节的变换、生活的美好,才能让这份仪式感更具温度与意义。(李蓓)
高考后的医美热潮需引导
评:高考整形现象的兴起,一方面与青少年追求美的观念有关。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全新的形象与方式为自己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长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整形美容的观念,认为整形手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竞争力。
孩子们对美的渴望本身并不该被指责,但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隐含的盲目和冲动。青少年生理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审美观处于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也较容易受外界宣传等因素影响而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医美效果。此外,医美并非万无一失、一劳永逸,青少年对医美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因此,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孩子可以追求美,但更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自然状态。同时,积极引导孩子通过运动健身、艺术修养等健康方式提升气质,让美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奚静霞)
时评 |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近日,从发放育儿补贴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多项政策红利不但减轻了家庭育儿负担,更暖了人心。但一些商家却趁机以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动了歪心思,耍起小聪明,暗自提高产品价格。
大量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近期网购的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较之前上浮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导致部分补贴金额实质上被抵消。
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的政策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降低生育成本、提振消费意愿的切实举措,不能成为某些商家谋利的风口,政策红利不容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吞噬。
判定母婴产品是否涨价,关键要看消费者购买记录。购买同款、同数量的产品有没有增加开支是最明确的指标,而不是听信商家“调整促销策略”之言。商家应扛起社会责任,不要将政策红利视为涨价的契机,应以诚信经营为宗旨,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方式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份额。
为了确保相关政策真正惠及育儿家庭,加强对母婴市场价格的综合监管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母婴产品价格动态,建立健全价格监测机制,对异常涨价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和干预。对于那些借故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要依法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母婴行业的价格体系,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管理,促进价格透明化,减少价格乱象。
各方需共同努力,确保育儿补贴等政策红利真正落到实处。“真金白银”花到百姓关心的领域,才能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