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07-21 07:23
摘要

宝评 | 宝安先行激荡人工智能浪潮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董成


上周,宝安的头号热门话题是,在宝安中心区海岸线上,已初步形成一个汇聚研发、人才、场景等要素的“具身智能港”。当大众印象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云端之时,宝安无疑已先走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无比精彩的科技变革当中。


“慧眼”系统将车辆违停处置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6分钟,并破解超门店经营等管理难题;87台AI监控与4套定向音柱协同作战,根治农贸市场管理效率低、卫生整治易回潮的顽疾;580套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现15分钟内联动家属、物业、社区紧急救援居家跌倒老人……在新安街道,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具体的落地效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治理服务的工作逻辑,推动城市管理从人力驱动转向算力驱动。在弥补人力不足、提升效率的同时,更赋予公共服务温度,助力社会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至此,AI技术已逐步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重塑社会治理模式的革命性力量。


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走在前列,各地有着不同考量。而宝安基于自身战略定位、产业优势和城区场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今年初,宝安发布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其基础是宝安机电一体化、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产业根基,其思路是推动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其目标是到明年实现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600家、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项目,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成型成势。眼下,宝安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400家,还有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场景和联通海外的广阔市场,是支撑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土壤和舞台。人工智能技术在宝安,应用有场景、产业发展有方向、企业成长有支撑,构成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场景验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孕育出兆威机电的“灵巧手”、越疆科技的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等一批先锋企业和产品。


从社区的“微创新”到产业的“深融合”,宝安以实践展示:人工智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科技变革。眼下这一个个应用场景,只是技术浪潮中先行激荡的浪花;一个个产业升级突破,都在为下一次创新活力的迸发积蓄更强力量。



一周点评


凤凰武术协会青少年队员参赛现场。 (资料图片)


上周,2025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安徽池州落下帷幕。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武术协会青少年队员表现亮眼,一举斩获传统南狮、南狮鼓乐等7项全国第一。该协会19名队员以严格标准训练,在赛场上克服紧张,完美呈现高难度动作。作为广东省“醒狮之乡”,福永街道持续推动醒狮文化进校园,使得福永醒狮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醒狮少年: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接力


评:福永“醒狮少年”在全国赛事中的精彩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强音。这些少年舞动的不仅仅是威武的醒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接力棒。


在现代化浪潮中,许多传统技艺面临断代之忧。而福永少年们用赛场上的矫健身姿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们既是非遗的继承者,又将成为未来的传授者。这种传承模式,让醒狮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流动在青少年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更可贵的是,这场文化接力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少年们既恪守传统套路,又以青春活力赋予醒狮新的神采。当年轻一代自觉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李蓓)



上周,深圳地铁2号线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自主地铁送货测试。由深铁集团与万科合作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利用地铁空闲时段,通过AI算法自主规划路线,为沿线7-Eleven门店配送商品。该方案有效解决了地铁商铺地面配送停车难、成本高等痛点。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深圳拥有1600家相关企业,此次创新是其推进全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又一实践。参与测试的7-Eleven门店表示,该技术可显著提升配送效率,未来有望推广至百余家地铁门店。
机器人送货: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评:地铁机器人送货,既是技术创新,也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实践。在深圳这座超大城市中,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城市运行痛点的精准把脉。


传统的地铁商铺配送受制于地面交通,效率低下。深圳另辟蹊径,利用地铁空闲时段和既有轨道网络,以机器人实现“错峰配送”,既未占用额外资源,又破解了配送难题。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解决思路,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用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民生效益。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高大上”。创新,也在于用科技解决那些“小而重要”的民生痛点。这种精细化治理思维,或许比技术本身更值得借鉴。(李蓓)




时评 |“热情过头”的通信营销,该收收了!


不少人都“领教”过通信行业电话营销的套路:“免费升级”是诱饵,隐性扣费是鱼钩;剥开“限时优惠”的糖衣,里面是开通增值服务、购买高价套餐的“黄连”;推销时频频来电,之后反复投诉才能取消……种种不规范经营行为,长久以来让不少消费者头疼、心烦不已。



“热情过头”的通信营销背后,是运营商授权的一些代理商等为追求效益,将营销成功率与业务员收入密切挂钩,将企业的经营压力层层传导给消费者。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业绩压力驱使下,某些营销人员对套餐优惠力度夸夸其谈,却对限制性条款遮遮掩掩,还催着消费者快快下单。“转化老用户”成了最便捷的选择和重要业绩来源,“密集骚扰”成了不少营销人员的惯用手段。


业绩压力不是“宰熟客”的理由,“业务外包”也不能成为某些运营商推诿塞责的挡箭牌。业务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管理的主体责任一旦缺失,便是对不规范经营的无声纵容。


通信营销不能丢了边界感和诚信度,不仅要还消费者一片耳根清净,更要让大家消费得明明白白。近来,工信部发布“2025年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明确提出精简优化在售公众用户电信资费套餐,实现全量公示,未公示不销售。三大运营商也已开展电话营销自查,期待这是相关监管部门和运营商拿出真招实招整改的开始,要真正让消费者看到改变,切不可罚酒三杯了事。


营销电话的“热情”,要转化为服务的温情。细化管理是当务之急,运营商不仅要切实规范相关渠道商、代理商的行为,更要与时俱进调整绩效考核标准,以更合理的激励机制正向引导合法、合规营销。其次,提升服务质量是硬道理,电信业务推介要做到全面准确,关键内容显著提示,协议文本清晰易懂,还要着重畅通退订渠道,妥善解决“上车容易下车难”的尴尬。


长远来看,随着5G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运营商是时候破除路径依赖,一改“薅老用户羊毛”的营销策略了。要着眼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推动技术革新,让好技术、快网速服务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优质通信服务走入千家万户。文图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