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深圳大学新文科建设迎来重要时刻——“Society Zero Universe 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正式发布。深圳大学副校长巢乃鹏主持发布会。

当前,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和战略支撑,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更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Society Zero Universe 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是一个面向社科领域的直观、可交互实验平台,用户可接入ChatGPT、DeepSeek等通用模型,以自然语言交互进行模拟仿真。该平台具有人文社科引领、生成式工作流程、动态生态扩展、全流程数据捕捉的特点,未来,可用于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支持复杂社会现象的细粒度研究,实现从“定性构想”到“定量报告”的全流程操作。
重视文科、建设文科、发展文科是深大传统。6月27日,深大举行了首届文科大会,明确将“Society Zero Universe 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作为文科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时隔5个月,该平台正式发布,这不仅是跨学科建设与布局的大胆尝试,也标示着深圳大学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学科发展方向。
深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AI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亟待新范式、新方法和新知识,这也为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升级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平台是面向社会科学的平台,能否优化、完善、应用,能否在这一轮全新的历史节点上抢滩登陆,考验着深大人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并联合发布了“开放、互联、共享:大模型社会仿真平台合作倡议”。倡议包含三方面。
一是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开放兼容。倡议各方共同制定通用的Agent通信接口与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与联合实验;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协同攻关。倡导各方充分发挥在算法开发、模型构建、理论探索、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共同攻克社会仿真中面临的高难度建模与可验证挑战。三是凝聚学术共识,共建评价体系。共同制定面向智能社会科学的可信度标准与伦理规范,共同为计算仿真实验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评价体系。
一流文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未来,深圳大学新文科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术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社科研究平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