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换下戎装,他们又成了守护公众美好出行的“高速人”。从军中绿营到交通一线,岁月在轻轻溜走,却始终不改对军人优良传统的传承,以及对高速公路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红心向党映初心,他用23载续写“新荣光”
“只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就能在任何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是包茂高速高州中心站管理员李翠松的座右铭,2002年从惠州小金口某部队退伍后就一直从事高速公路运营工作的他,从基层最前线站场岗做起,逐渐成长为管理岗中坚力量。
在部队磨炼下,李翠松养成勤俭自立品格,经常将军人吃苦耐劳、严谨细致作风融入日常。无论是高速公路管理政策解读、现场实操优化或特情处置,他都熟记在心,并带动身边人提高业务技能。“2016年光荣入党后,我对自己要求更高,就想服务好群众,展现党员担当作为。”志愿服务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义务检修车辆、进校辅导学生、贴心指引交通……纯朴微笑与实干行动,成为他亮丽的“底色”。
李翠松(右)指导青年职工业务知识
今年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开通运营筹备期间,他以身作则带领一线员工坚守柏桥站,无论狂风骤雨或烈日当空,一丝不苟投入智慧云舱、ETC车道设备测试维护,指导站场试运转、疏导车辆、介绍服务区功能特色或周边旅游路线等,以更优质通行体验,为柏桥服务区开通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奉献绵力。
刻在骨里的“军魂”,他是三尺岗亭的“钢铁战士”
茂湛高速浅水站场正车水马龙,一个笔挺的身影在现场穿梭,不时处置特情、指挥交通、清理卫生……动作迅速果断。他叫苏浩然,刚入职的退伍军人,也是同事眼中的“钢铁战士”。
“南疆的风沙比这热天磨人多了!”7年前他从南疆军营退伍,尽管迷彩服换成工装,“军魂”却从未褪色。每当忆起往事,苏浩然眼前总会浮现戈壁训练场的汗水和昆仑山脉的冰雨。他坚守哨位从不懈怠,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练就“在岗一分钟,坚守六十秒”的韧劲。
工作之余苏浩然通过阅读为自己“充电”
军营经历锻炼了他过硬的身心品质。加入高速公路“新战场”后,他虚心向老员工学习业务和实操,无论站岗或指挥手势,每个动作都标记了军人特质,仿佛眼前不是车流,而是要郑重对待的“岗哨”。业余时他喜欢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案头书”和“秘籍”。同事们都表示,苏浩然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魂”却深深镌刻在骨子里。
用脚步丈量道路,他是履职尽责的安全“侦察兵”
在包茂高速某处边坡上,路巡员欧朝怀冒着烈日穿梭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尽管已佩戴防晒袖套和草帽,却也难免被蚊虫叮咬、或被锋利枝叶划伤,更要时刻防范蛇类出没。然而太阳毒辣、边坡险峻、环境艰苦,却未曾让这位“兵哥哥”有半分退缩。他每天坚持用脚步丈量“责任田”里的每处边坡、每座桥涵等,仿佛“侦察兵”巡逻,认真排查隐患,保障道路安全,防范地质灾害风险。
欧朝怀在边坡勘察
欧朝怀曾在某战略支援部队服役4年,凭借过硬军事素养荣获“‘四有’优秀士兵”荣誉称号。他把“事事有标准、件件求精准”作为行动准则,退伍后入职交通行业并扎根茂湛、包茂高速一线。凭借良好表现和能力水平,欧朝怀今年通过选拔从收费岗位“转战”养护路巡工作,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保持敬业态度。
“我会带着军人传统走下去,让每段路都是老百姓的‘放心路’。”他白天跑现场抓巡查,笔记本密麻地记录各种要点,用一次次实践“吃透”路堤边坡防护结构、排水系统隐患检查方法与评估标准等关键知识。“路巡工作既讲技术,还要体力。每个月都要把每个点位检查彻底,至少60公里。”整理好装备,他又迎着朝阳,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