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之约,在湖南省洞口县石榴村这片红色土地上温情开展——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外婆关爱基金携手邵阳学院文学院孝善文化传承团、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社工站,在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调研与走访慰问活动。由外婆关爱基金捐赠的福寿敬老包,经青年学子之手送到当地 12 名困难老人手中。
红色土地上的“孝善之约”
洞口县,是革命老区县、红军长征经过地、抗日战争收官之战雪峰山会战主战场。而洞口县高沙镇的石榴村,更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的身份,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路上迈步前进。
本次活动,缘起于今年5月。当时,邵阳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袁龙陪同院长钱毅、教师代表陈丹等赴深圳考察,在走访校企时,听闻了一段爱心事迹:邵阳学院学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总监、外婆关爱基金发起人阳海军,在新婚之际捐出礼金设立“外婆关爱基金”,五年来,温暖了近5000名老人。“青年学子当以大爱践行孝善文化,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大志向。”袁龙的心被深深触动,当即提议将外婆关爱基金的公益实践与学校的教学调研结合,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公益实践中成长受益。这一想法,与阳海军不谋而合。
福寿包里的“贴心暖意”
7月8日,袁龙带领邵阳学院文学院孝善文化传承团的学子走进石榴村,开启了与外婆关爱基金的首次爱心联动。此前,孝善文化传承团已通过当地村干部联系,摸清了12位孤寡、空巢、困境老人的需求;而外婆关爱基金则据此精心准备了“福寿敬老包”:止痛贴能缓解老人的腰酸背痛,活络油可减轻常年劳作的筋骨劳累,福寿面和营养麦片则可为老人的日常饮食添了份实在的营养。
在石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为华等村干部的协助引导下,爱心团队分成几组,提着福寿敬老包,踏着乡间小路,上门走访慰问了林益花、朱大友、刘谋海、曾维政等多位低保户家庭。在走访慰问过程中,邵阳学院的学子们也通过自己的镜头、笔尖记录下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孝善故事:患尿毒症14年的林益花与儿媳相互扶持,道尽亲情可贵;朱大友夫妇虽收入微薄,仍悉心照料外孙,用勤劳撑起家庭;刘谋海老人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住进新房,连连感慨“政府真的好,没有政府我早就病倒了”;曾维政夫妇患病多年,儿媳始终不离不弃,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美德……
三方联动的“公益闭环”
“社会组织、高校与基层社工站的三方联动,是此次活动最亮眼的底色。”带队的袁龙表示,外婆关爱基金搭建起资源对接的桥梁,将城市的爱心精准“滴灌”至乡村的需求;邵阳学院孝善文化传承团带着问题走进田野,用调研的严谨性让关爱更“贴心”;高沙镇社工站则凭借扎根基层的优势,让公益行动与当地治理无缝衔接,形成了“物资捐赠—需求调研—长效帮扶”的闭环。
“外婆关爱基金送来的这些爱心物资太实用了,看到老人收到福寿敬老包而露出的笑容,我们也非常开心。”公益实践的学子们表示,外婆关爱基金的爱心助力,为本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增添了许多温情。
李为华更是感叹道:“孝善之风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活动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