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博会现场直击:水下机器人深潜探秘,无人风帆艇踏浪前行,新装备“驭能”蓝海

深圳特区报&读特 方慕冰
10-28 21: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碧海之上,电动冲浪板踏浪飞驰;深海之下,国产机器人探秘寻幽;展区之中,波浪能装备暗藏“绿色玄机”。10月28日,记者走进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一批海洋新装备、新技术集中亮相,从水上休闲到水下勘探,再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展现着蓝色经济的澎湃活力与无限可能。

水上装备多场景尽显活力

“它的续航有多久?”“售卖价格是多少?”……一辆亮眼的红色水上摩托旁,不少外籍客商用手机翻译软件和工作人员热烈“无声”地交谈,还纷纷与这辆水上摩托展品合影。这是记者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看到的一幕。

“这是我们这个月的新产品,这款水上电动摩托车续航能达到3个小时,没想到在展会上这么受欢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企业主要是进行高速高性能船艇及豪华游艇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挂机、电池、控制系统等也会单独出售,该展品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未来将进入海上旅游观光市场。

同样作为水上项目,深圳市天云极客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也吸引了不少人参观。工作人员郑沐凯说,展出的JF02电动冲浪板流体力学设计更灵活,最高速度可到每小时68公里。“新手很容易上手,高阶玩家也可以玩,是不少国内赛事的专用型号。”

娱乐之外,伯努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风帆艇炫酷拉风的外表下,其实是用作协助巡航。工作人员李晓蒙说,这款风帆艇以风和太阳能等绿电作为能源,可以实现24小时巡航无需补给,协助执法部门对海域进行精细的网格化管理。“产品还在测试阶段,未来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其外形和功能,可能会更酷哦!”

水下装备多领域各展其能

浪尖之上的新潮装备尽显速度与活力,水下领域同样亮点纷呈,一系列硬核科技正助力深海探索不断向纵深推进。

大大的水缸里泡着两款水下机器人,它们造型小巧精致,为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不少人流。“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应用面非常广,轻便一体化,最重的那款才20公斤,国外客户特别喜欢!”工作人员冯健凡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鳍源科技所有核心技术、传感器、硬件及AI算法均实现独立研发,累计获得200多项全球专利,真正做到100%国产替代化。此外,该公司还是业内少数实现稳定盈利的水下机器人公司。“我们也推出了电影级水下机器人,导演可以在岸上远程操控机器人,参与了很多院线电影的拍摄,让水下摄影不再昂贵!”

“你们的产品我看行,做个方案报个价吧!”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员韩燕茹的脸上笑开了花。这次参展,他们重磅推出明星产品——PX-260 型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核心优势是“模块化、高智能、长续航、易操作”,在性能上实现全方位突破,兼具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与民用市场潜力。韩燕茹说,“我们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可以进行海洋科考与勘探、水下基础设施检测、国防与安全等多元领域,性能特别稳定,在深海绝不会丢!”

海洋能源多路径赋能发展

水上水下装备赋能海洋探索,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则让蓝色资源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韩洋能源科技设备(南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一台透明的实验装置引人注目。装置内水流涌动,电机飞速旋转,各类管线与控制模块有序排布,模拟着波浪能转换的动态场景。工作人员夏振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南通建有大型造波水池与研发制造中心,专注于模块化波浪发电机的研发与生产,并持续推动兆瓦级浮动阵列及风能-波能综合利用平台的开发,未来将通过防波堤集成、岛屿能源自给与大型海上清洁能源基地等应用场景,推动波浪能成为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号馆的核心区域,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着深圳港集团海洋产业发展的历程和广阔的应用场景。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彭洪波说,作为以海洋产业为主业之一的市属国企,深圳港集团近年来积极向“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构建深圳海洋产业生态圈和集聚发展新模式,依托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为起点,通过成立海洋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海洋产业联盟、海洋科技投资基金等,率先打造深圳“海洋硅谷”。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向阳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